高等院校无疑是培养、造就人才的神圣之地,它们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的历史重任。实际上,他们培养了千百万学子,在与实践的结合中成了广大企业的栋梁之材,我们已经深受其惠。在我们引进的莘莘学子中,许多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实践是一位最公正的考官,它检验着每一个人,检验着每一位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学子,同时也检视着高等教育的体制和教育质量。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一个如何为企业、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的重大课题。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可是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是否都在围绕这个中心?在同高等院校的接触中,我们感到,现行的教育模式、科研体制相对封闭,对新的产业技术不够敏感,从某种意义上说,使教育迷失了明确的办学目标,教育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新陈代谢进程已明显滞后于社会前进的节拍。教学活动和生产实践的严重脱节使许多离开学校进入企业的学生迟迟不能进入角色,不禁让人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某种怀疑。“横向课题”是厂校联合、实现教学科研相得益彰的极好的方式,但有不少教师认为“横向课题”充其量只是副业,一种创收的手段,其重要程度远在发表一篇论文、申报某一奖项之后,这种心态有悖于我们伟大的变革岁月。(www.xing528.com)
这些年,人们都在讨论素质教育。应该说应试教育的某些局限性已逐渐为大众所认识。其实,素质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建立相对统一的学校标准与社会标准。它应当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21世纪。国外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企业应该是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我们国家也正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因此,在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高等教育,更应当面向企业——当今社会经济主体的健全细胞,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具有现代思想观念,又掌握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的大批人才。可以肯定地说,在未来的教育体系,企业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服务主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