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515目标工程:胜利实现5000/1000,解读5000元人均收入

515目标工程:胜利实现5000/1000,解读5000元人均收入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15”目标提出后,也有人认为这是讲讲的,意思是5000万元产值、1000万元利税实现了,人均5000元收入是不可能的。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这里有必要把这个问题再次向大家讲清楚,其实在12月31日,有科室人员参加的中层干部会议上,我已经代表总公司对此做了明确的回答:“515”目标工程是一个整体,既然5000万元产值、1000万元利税的目标已经实现,5000元人均收入就应当兑现,做到取信于职工。

515目标工程:胜利实现5000/1000,解读5000元人均收入

我们大家都知道,要在1992年1434万元产值、296万元利税的基础上,实现今年产值5000万元产值、利税1000万元的目标是一个很大的台阶。大家记忆犹新,在去年1月18日的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这一目标时,大家的一个共同想法是究竟能不能实现?在制订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总公司一班人也曾有过反复激烈的思想斗争。我们有的同志十分关心地提出:我们的厂究竟要搞到什么程度?这样搞下去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还是先稳一稳再发展。但客观的事实往往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因为我们的产品是要销往市场的,只有我们去适应市场,不可能让市场来适应我们。稳一稳再发展是一种理想状态,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然,企业发展快,也会出现很多矛盾,但稳一稳并非没有矛盾,只是矛盾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矛盾,只有在不断发展中才能解决。在制订目标的过程中产生的另一种想法是默默无闻地干,先干后讲。事实上,想以默默无闻地干,先干后讲,而无高目标的激励,结果只能是干到哪里算哪里,要想实现目标是不可能的。只有制订经过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并实行相应的目标激励,把企业的目标变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行动,才能不断促进企业发展。于是我们就大胆地提出了这一目标并在目标具体实施过程中,及时把握不同阶段出现的情况,有的放矢地统一企业骨干的认识。

1993年第一季度,产品销售形势较好,从账面来看,产、销、利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利润的增长幅度更大,一部分干部于是产生了自满松劲情绪,盲目地认为实现今年的目标,特别是1000万元利税的目标已经问题不大。根据这一情况,我们于4月18日召开总公司办公会议。会议分析了今年一季度的产品销势比去年旺盛,但同时又指出了第一季度的旺销势头,是有其特殊原因促成的,并不带有普遍性。

1993年第二季度以来,情况起了变化。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对某些项目的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比如望远镜项目,年初的时候比较乐观,以为样品已经美国TASCO公司认可,组装难度不比显微镜、照相机大,关键性部件主物镜是本公司的生产优势,可以得到解决,其他零部件都在周围外协。由于思想疏忽,进入批量生产以后,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连木脚架都成了大问题,尽管后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后几个月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另一方面,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文件下来以后,美元与人民币汇率发生了变化,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以前,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已经到1∶10.8,而加强宏观调控以后,一度出现1∶8(后来回升到1∶8.7)的情况,但我们所用的原辅材料没有跌价,有的材料(如光学玻璃)反而涨价,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在“怎样看待中央加强宏观调控以后的形势和实现今年的目标”问题上统一了认识,认为要从长远和总体的角度去看待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以后的形势。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良好的金融秩序,会给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中央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在净化经济环境,这都是我们企业所希望的。那么,在此情况下,1993年的目标还能不能实现呢?我们又在8月10日召开了总公司办公会议,经过认真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尽管在望远镜等项目的进展及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这两个问题上发生了变化,给实现1993年的产值、利润目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我们不能因为碰到困难而动摇。困难,任何时候都会出现;困难,不应该成为实现不了目标的借口和理由。我们对各公司的情况做了具体分析,提出要挖掘各方面的潜力,要千方百计来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可以讲,过去的一年,是总公司上上下下围绕这一目标,“人人想五千万,时时讲五千万,大家干五千万,最终实现五千万”的一年。

我在去年的总结表彰会上,针对有人说“5000万元产值、1000万元利税同我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时讲道:余姚镇委、镇政府围绕发展是硬道理这个主旋律,对我们企业实行一定三年承包,确定基础,发展了不多交,不发展也不少交。镇里给我们落实政策,我们也给下面落实政策,原则一条:“职工的经济收入同经济效益挂钩,即职工的经济收入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而提高,达到同步增长。我们的设想是实现了5000万元产值、1000万元利税,我们的职工收入(指全年平均收入)将由1992年的2800多元增加到5000元,真正体现高效率、高效益、高收入。”这就是后来明确提出的“515”目标工程。“515”目标提出后,也有人认为这是讲讲的,意思是5000万元产值、1000万元利税实现了,人均5000元收入是不可能的。我在1993年春节茶话会上对此又做了明确表示,现在5000万元产值、1000万元利税的目标经过总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已变成现实,人均收入5000元是不是兑现?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这里有必要把这个问题再次向大家讲清楚,其实在12月31日,有科室人员参加的中层干部会议上,我已经代表总公司对此做了明确的回答:“515”目标工程是一个整体,既然5000万元产值、1000万元利税的目标已经实现,5000元人均收入就应当兑现,做到取信于职工。

另外,曾经在1993年初采用集资的方法,支付比银行同期基准利率高的利息来增加职工的收入。这部分收入已于1月14日开始兑现,而且,我们明确表示这不在5000元人均收入之内。还有众利达股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到调动股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利息发放,也不计入5000元人均收入之内。最近,总公司已经多次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对1993年的年终兑现做了认真的研究。1993年年终兑现的基本原则是“体现主体,区别对待,适当平衡”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区别对待,前提是体现主体。所谓体现主体,就是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创造1993年5000万元产值、1000万元利税的主体是华达、裕盛,华达1993年的产值是2994.01万元,裕盛1993年的产值是1098.85万元,超过了预计的目标,从这些数字就表明了主体。区别对待,就是根据我在1992年总结表彰会上讲的1993年职工的收入将视各公司不同的经济效益,允许有差别,个人有差距,否则的话就是平均主义,这个差别实际就是按劳分配。中央领导同志指出:“乡镇企业内部分配要公正,平均主义不是公正,只有按劳分配才是公正。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多数职工的积极性。”我们应当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高收入来源于高效率、高效益。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除了华达、裕盛两块以外,其他各公司(厂)在1993年没有盈利是有其客观原因的。比如,温控厂原来是生产电声的,我们在1992年上半年根据电声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决定停止电声的生产而转入温度仪表的生产,但在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我们对此估计不足,这个责任在决策,而不在职工。现在温控厂已经转入了通信产品的生产。又如众利达公司是新办企业,6月8日才开张,后来又碰到玻璃材料供应的困难,1993年没有什么利润,这也是有客观原因的,这个责任也不在职工。再比如领东公司,我在上面已经讲到,昨天上午我同潘皓先生、倪文军商量,大家都认为应当承认这些客观原因,同时也应当承认职工实际所付出的劳动代价是比华达、裕盛少,而一分奖金也没有的话,这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公平的,这就要适当平衡。“体现主体,区别对待,适当平衡”是一个整体,不能把它截然分割开来,对立起来。另外,还应当明确的是,人均收入5000元,并不是所有人都是5000元,这里有的高于5000元,有的低于5000元,比如去年人均2800多元,并非人人都是2800多元。我想这点道理大家都能理解。(www.xing528.com)

在总公司讨论年终分配过程中,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就是在一年前讲5000元的时候,大家总觉得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但到了今天,不少人觉得5000元也不怎么样。这一方面是物价增长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是人的期望值提高了。应当看到,能够达到人均5000元的企业是不多的,尽管比我们高的也有,但发不出工资,或拿70%工资的企业还是有一定的比例。我们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在这方面,我们多数干部职工是知足的。有的职工讲:“我们是有得好哉,良心要摆平一点。”有的甚至说,今年每个月工资收入已经比去年高了很多,全年纯工资收入已经比1992年总收入多了。收入应当讲全年总收入。

现在的问题是少数职工不顾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而盲目攀比,有的人看哪里高就同哪里比,比如裕盛公司金工车间车床工收入较高,有的人就羡慕他们,拿自己的收入同他们比,但是你有没有看到他们实际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余姚人有句老话,就是只看见和尚吃馒头而没有看到和尚受戒。裕盛公司金工车间的劳动态度是好的,应当予以鼓励,当然作为他们本身来说应当再接再厉,绝对不能骄傲自满。我记得在以前的干部职工会议上多次讲到“比”的问题,我们就应当提倡同先进比,比贡献,不正确的比是不足取的。

在这次年终兑现中还碰到一些具体问题,一是停工待料的问题,我们的意见是:如确实由于厂方原因造成停工待料的,停工待料期间享受按出勤天数部分计发的奖金。二是科室人员等部分非定额人员确实存在的某些不合理因素,我在12月31日干部会上已讲过,可视实际情况,实行先调整,后按规定享受年终奖金。

年终兑现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这一工作直接影响到职工的积极性。我在最近总公司召开的会议上反复讲了这次年终兑现的标准问题。如果这次兑现能够调动多数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就是成功的,否则就是不成功的。十二个字基本原则好比是两只水龙头,一支是热的,一支是冷的,看我们能否调节好。我们决心认真地抓好这一工作。但现在看来,年终兑现的这种做法是有许多缺陷的,尽管我们在年初时有明确的原则,职工的经济收入同经济效益挂钩,它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但只有原则,还没有具体化,许多东西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最终还是事后决定。因此,这一情况必须彻底加以改变。1月11日总公司研究这一问题时,我已谈了自己的看法,从1994年起,我们总公司的工作思路要做调整,一是总公司对下统一的因素要减少,相对独立的因素要增加;二是总公司对下不必要的行政制约因素要减少,指导性的因素要增加。总公司今后只管大的远的战略性的,确定发展思路和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对重大经营活动的决策、用人和资金筹划等大事。

1993年年终兑现以后,我们将着手确定1994年的分配政策。总公司今后发展了,是集团公司,要同下面制定既有原则又具体,既明确又能操作的分配政策,真正体现职工的经济收入同经济效益挂钩。年初确定,年终兑现,做到看得见摸得着,使干部职工有目标、有奔头。所以,现在的做法就到1993年年底结束,也包括年终的总结表彰会。随着总公司规模的扩大,今后不再召开总公司全体的总结表彰大会,而是由各公司结合自己的情况去召开会议。总公司今后的集团公司只召开各公司副总经理以上的干部会议,这样做有利于调动下面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体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