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的错弊
1.保管不善
保管不善是指没有指派专人对存货等资产进行严格的保管,使得不能及时发现存货的毁损变质等情况,缺乏相应的监督程序,导致账面记录的存货价值已经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2.收发控制不严
收发控制不严是指收发存货没有经过严格的授权审批控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出现多发或少发,或者没有通知会计部门及时记录,导致资产损失、账实不符。
3.成本核算有误
成本核算有误是指对存货等资产的领用没有分类核算,导致相应的支出不能正确计入成本;成本核算缺少必要的复核,不能及时发现计算中出现的失误;虚列费用与支出,从而调节当年销售成本,操纵利润。
4.销售成本结转不实
销售成本结转不实是指部分会计人员不能将成本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进行正确划分,或者人为调节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的划分比例,导致结转的销售成本不实,利润不实。
(二)存货与生产循环内部会计控制要点
1.存货发出的内部会计控制
单位应当加强对存货领用与发出的控制。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因生产、管理、基本建设等需要领用原材料等存货的,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填制领料凭证。单位销售存货,应当符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征求意见稿)》中有关规定。单位对外捐赠存货,应当履行审批手续,签订捐赠协议。捐赠对象应当明确,捐赠方式应当合理,捐赠程序应当可监督检查。单位运用存货进行对外投资,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并与投资合同或协议等核对一致。各单位应当建立存货处置环节的控制制度,明确存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单位处置残、次、冷、背存货,应由仓储、质检、生产和财会等部门共同提出处置方案,经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批准后实施。单位应当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存货的处置方式、处置价格等进行审核,重点审核处置方式是否适当,处置价格是否合理,处置价款是否及时、足额收取并入账。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存货取得、验收、入库、保管、领用、发出及处置等各环节凭证、资料的保管制度,并定期与财会部门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厂部计划部门一旦批准了某种产品的生产,应当编制生产通知单,生产通知单一式三联:一联由签发部门留存;一联转交生产车间,作为车间组织生产的依据;一联交仓储部门,作为仓储部门发料的依据。
生产车间在领用原材料时必须填制领料单,领料单要列示所需的材料种类和数量,以及领料部门的名称。领料单可以一料一单,也可以一单多料,通常需一式三联。仓库部门核对生产通知单以后向车间发料,领料单的一联连同材料交还领料部门,其余两联经仓库登记材料明细账后,送财会部门进行材料收发核算和成本核算。
2.存货在生产过程中的内部会计控制
为了正确地核算产品成本,对在产品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建立、健全成本会计制度,将生产控制和成本核算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如生产通知单、领料单、计工单、入库单等都要汇集到财会部门,由其对它们进行审查和核对,了解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实物流转;另一方面,财会部门要设置相应的会计账户,会同有关部门对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和控制。完善的成本会计制度应该提供有关原材料转为在产品、在产品转为产成品,以及按成本中心或分批生产任务通知单对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材料、人工和间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详细资料。
(1)生产成本控制的业务环节
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生产成本控制制度,加强对生产成本的控制,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应保证生产成本信息的准确可靠,为改进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成本控制决策提供信息。生产成本业务主要由生产部门负责。同时,还涉及计划、劳资和财会部门。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成本就经济性质方面看,主要包括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及动力、工资和福利费及折旧支出等。业务程序一般经历以下环节:
第一,企业技术部门会同生产成本发生部门制定材料、动力等费用的消耗定额与开支标准。消耗定额与开支标准的作用有三点:首先,它们是编制生产成本计划,并将费用指标分解落实到生产成本具体发生部门的依据;其次,它们是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管理当局控制各项生产成本的依据;再次,它们是计划和财会部门分析成本差异的依据。
第二,用料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和消耗定额填制领料单,经部门主管人员审核签字后,据以领料;各个部门考核人员作出考勤和产量记录,经由各个部门负责人员审核签字后,送交财会部门,作为计算工资、提取福利费及分配工资费用的依据;车间核算人员记录动力消耗情况,经过主管人员审核签字后作为分配动力消耗费用的依据。
第三,财会部门根据各部门经审核签字后的各项费用开支凭证,结合各部门费用限额办理各项费用的结算业务,同时汇集各项生产成本的原始记录进行审核汇总,并按照生产成本的经济用途计入有关账簿。
(2)生产成本的控制措施
为保证单位生产成本业务会计核算资料准确可靠,保证生产成本业务合法合规,保证生产成本支出经济合理,保证生产成本计价正确真实,企业应根据生产成本业务的特点以及生产经营对生产成本管理的要求,采取以下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一,为保证生产成本业务符合授权要求,保证生产费用支出经济合理,企业各车间和职能部门需要开支的各项费用,在由专人填制有关凭证后,要经过车间或部门负责人员进行审查批准。对于超出限额或预算的费用开支则由上级主管人员审查批准。
第二,为保证生产成本业务合规合法,保证生产成本业务核算准确,企业仓库保管人员应认真复核经过批准的领料单的领料数量是否超过限额、手续是否齐全,再在领料单上签章并据以发放材料;劳资部门复核车间和其他职能部门转来的考勤记录、产量记录等原始记录后,签发由财会部门提供的工资结算单;财会部门检查各种以货币资金形式支付的综合性费用支出是否超过限额或预算、手续是否齐全后,办理货币资金结算。超过计划或预算的费用开支,应检查是否经过适当的批准手续。
第三,为保证生产成本业务记录有效,保证生产成本业务核算准确,企业财会部门有关人员应分别审查由采购、劳资等部门转来的各项费用开支原始凭证及转账凭证基本要素的完整性、处理手续的完备性、经济要素的合法性、计算要素的正确性,并签字盖章以示审核。
第四,为保证证证、证表相符,保证生产成本业务记录完整及账务处理正确,企业在记账前,稽核人员审核材料发出汇总表、工资结算汇总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及其他费用支出原始凭证基本要素的完整性、处理手续的完备性、经济要素的合规合法性、计算要素的正确性;审核转账凭证基本要素的完整性、处理手续的完备性、其所反映的费用归集要素和金额与原始凭证的一致性,并签字盖章以示稽核。
第五,为保证生产成本业务有据可查,保证生产成本业务账簿之间相互制约和及时提供准确的生产成本核算信息,企业生产成本明细账主管会计根据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及时登记生产成本等明细账,登记完毕后,核对其发生额与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的合计金额,并签字盖章以示登记。生产成本总账会计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生产成本总账,登记完毕后,核对其发生额与记账凭证的合计金额,并签字盖章以示登记。
第六,为保证账账相符,保证生产成本业务账务处理正确及会计资料准确,企业应在稽核人员监督下,生产成本明细账主管会计与生产成本总账会计定期核对生产成本明细账与生产成本总账的发生额和余额,并相互取得对方签证以示对账。
3.成本核算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产品成本的核算制度
产品成本的核算制度,是指将一定期间的生产费用,按各种产品进行归集,并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求得各种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制度。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对象是指为了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进行成本计算而确定的生产费用的承担者。包括产品品种、产品加工步骤、产品批别等。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时,应考虑生产类型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www.xing528.com)
第二,设置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即通常所说的料、工、费)。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设置符合生产过程的一些成本项目,比如企业可以设置燃料和动力、废品损失等。
第三,确定成本计算方法。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分批法和分步法两个基本方法。
产品成本的分批法适用于单件生产、可识别产品(如轮船或珠宝等)成本的核算。在这种方法中,材料和人工以实际支出分配计入或直接计入各批别产品成本,而制造费用通常使用预先设定的分配率计算分配额计入产品成本。
分步法适用于大批量连续式多步骤生产的产品成本核算(如纺织厂、炼钢厂等)。在分步法下,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会计期末按产品的生产特点分别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或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必须指出的是,一个企业采取的成本计算方法不是唯一的,因为企业在从事产品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采取的成本计算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所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以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为主,结合其他几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某些特点而综合应用。
(2)成本核算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为保证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可靠,企业应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以及经营管理的要求,在生产成本核算过程中设置以下控制点,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一,企业财会部门根据审核后的领退料凭证、工资结算单以及其他有关费用的原始凭证,按照费用的用途归类,划分应计入生产成本的费用和不应计入生产成本的费用,并按照成本项目编制各项费用汇总表和分配表。
第二,企业财会部门应会同生产部门定期清查盘点产品,核实产品数量,确定产品完工程度,及时处理盘亏盘盈及报废的产品,编制产品盘存表。
第三,企业财会部门成本核算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各项生产费用汇总表和分配表以及在产品盘存表,把已经发生应归人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个期间、各种产品以及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编制生产成本计算单。
第四,企业财会部门主管人员应在生产成本计算出来之后,检查成本核算方法是否适当、分配方式和分配比率是否合理、核算程序是否合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对比已经计算出来的生产成本与计划成本或上期实际成本,检查是否存在差异。复核无误后,在生产成本计算单上签章以示复核。
第五,企业财会部门主管会计根据复核的生产成本计算单,编制生产成本汇总表,填制有关记账凭证,及时结转生产成本,并根据生产成本计算单及有关科目余额编制成本报表。
第六,为保证账账相符,保证生产成本业务账务处理正确及会计资料准确,在稽核人员监督下,生产成本明细账主管会计应与生产成本总账会计定期核对生产成本明细账与产品成本总账的发生额与余额,并相互取得对方签章以示对账。同时还要核对成本报表资料,做到账表及表表相符,核对无误后签章,并送单位负责人审核和签章。
第七,建立生产成本的差异分析制度,产品成本计算无误以后,相关人员应及时分析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4.完工产品入库和保管的内部会计控制
(1)存货入库的控制
仓储部门从生产部门收到存货(产成品或半成品)时,最好是采用永续盘存制保持控制。永续盘存制提供了最好的控制,因为它能定期将现有存货与存货记录进行核对。存货入库时,仓库管理人员要合理确定存货的存放地点、存放顺序;企业监督部门要对入库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同时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仓库管理人员要和验收人员进行工作交接,在交接时双方应该约定各自的权利、责任。交接工作完成后,仓库管理人员和验收人员要在有关的文件资料上签章以示负责。
(2)存货保管的控制
存货保管控制主要是对存货的安全、储存和使用效率进行控制。具体要素包括六个方面:
第一,授权使用。存货的使用需要经过授权审批,并且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应该保持协调,得到共同授权之后才能使用存货。仓储、保管部门应当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在值班轮班、入库检查、货物调运、出入库登记、仓场清理、安全保卫、情况记录等各方面的职责任务,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第二,库存成本。过多的闲置存货会导致企业存货储存成本的增加,这就降低了存货使用的经济效益,仓库会计应该及时与生产、销售部门沟通,反馈存货余缺的情况,保持合理的存货库存水平,既能满足经营活动的需要,又能节约成本。
第三,限制接近。存货是容易丢失、毁坏的重要资产,应该制定严格的存货限制接近制度,任何人未经许可都不得接触存货以及有关的记录。应该设专人对重要的存货仓库进行保护。
第四,建立存货的分类管理制度。对贵重物品、精密仪器、危险品等重要存货,应当采取额外控制措施,确保重要存货的保管、调用、转移等经过严格授权批准,且在同一环节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经办。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存货的具体特征,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鼠、防盗和防变质等措施,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应该根据存货的物理性质将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延长存放时间,防止存货的变质和污染。还要注意存货仓库的选址,应该尽量靠近生产车间,特别是沉重、面积较大的存货,这样可以提高使用效率。
第五,建立存货抽检制度。存货经常处于快速流动的状态中,虽然财会部门定期对存货的结存进行盘点,但是仍然可能出现问题。这就要求对于重要的存货,仓库管理人员应该每天都对存货的出、入情况进行抽查,在存货使用种类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全部检查,期末再由会计稽核人员进行复核,这样能够将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第六,仓库人员的相互牵制。仓库记录人员和保管人员不能由同一人担任,仓库管理人员应该按照有关制度规定行使权力。进出仓库时需要进行登记,并且签字确认,以明确责任。建立仓库的约束激励机制,对于管理成绩较好的仓库和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存货退出企业的控制
第一,存货损坏的控制。存货的毁损导致企业资产的减少,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损坏的存货还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存货的管理人员应该对存货经过的业务环节进行检查,找到存货毁损的原因和有关责任人,无法明确责任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仓库记录人员应该填制存货毁损清单,记录存货损坏的数量、品种以及产生的影响;财会部门根据毁损记录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及时形成报告传递给上级管理人员。
第二,存货丢失的控制。存货丢失从性质上讲不同于损坏,大量的存货丢失必然隐藏着舞弊的可能。仓库人员应该及时登记存货丢失的有关记录,如存货入库日期、数量、名称和出库记录,并与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进行核对,查明丢失的原因。如果是发货过程中的合理丢失、损耗,由会计人员直接计入成本;如果是人为错误、疏忽导致的丢失,由直接责任人赔偿;如果查明是人为舞弊造成的丢失,则仓库管理员应该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等待批准后处理。
(4)存货期末清点的控制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存货清查盘点制度,仓储部门和财会部门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重要的存货进行盘点,盘点频率和盘点品种的确定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及时发现并掌握存货的灭失、损坏、变质和长期积压等情况,存货发生盘盈、盈亏的,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盘点之后要填制存货盘点报告以备查,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存货盘点工作由财务、仓库和各级主管共同进行,主要检查账面记录的发生额、余额,发出量、剩余量与实际库存量、发出量是否吻合。对于实行标准成本预算的企业,还应该根据清点的结果分析预算执行的效果,对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编制差异分析报告,注重效益分析。企业应当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存货的信息化管理,确保相关信息及时传递,提高存货运营效率。
(5)存货期末计价的控制
企业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企业应当加强对存货跌价的会计核算,及时掌握存货价值变动情况。确认、计量存货跌价的依据应当充分,方法应当正确。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期末应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对于不同类型的存货应当采取不同的标准,对于没有市价的存货,应该尽量以类似商品的市场价格作为参考,对于发生损坏、变质、使用价值减少的存货。应根据具体情况多提准备,及早收回成本,使企业损失降到最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