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沟通主体的自我认知
简单地说,自我认知就是个体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它反映了个体对自我的判断,由此影响着个体的情绪体验与行为表现。个体的自我概念由反映评价、社会比较和自我感觉三部分组成。
2.沟通主体自我认知的内容
(1)沟通主体自我动机的认知。动机是指由需要而引起的个体行为倾向,其中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个体从自身需要出发而产生行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根据社会环境的需要而产生行为。
(2)沟通主体自我态度的认知。根据研究组织行为的专家伯恩和哈瑞斯的“交易分析”理论,人们进行沟通时,基本上表现出三种心理的自我状态:孩童状态、父母状态和成人状态。
孩童状态是指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先期阶段的主要现象,并且可再分为两个方面:“自然的孩童”与“被熏染的孩童”。前者是人最纯真的面貌,无忧无虑、率性而为,表现于人际沟通时,就会有亲密、好奇、愉快、直率等现象;后者已沾染上了一些世俗的习气,表现于人际沟通时,会有耍赖、反抗、吵闹、焦虑等现象。
父母状态是形容为人父母般的态度,可再分为“慈祥的父母”与“挑剔的父母”。前者犹如仁厚的长者,在沟通过程中表现的是亲切、关怀、体恤、容忍等态度;后者则是严峻的沟通者,喜欢批评他人,有指使他人的倾向,讲求规矩,对错误不易轻饶等。
成人状态是指已经老于世故,进行沟通之时不受个人情绪影响,擅长计算与评估,找出最有利益的方法或途径。一方面,“成人状态”有助于理性的沟通;另一方面,以“成人状态”进行沟通时,由于一板一眼、斤斤计较而缺乏感情,导致双方都只能有表面的接触,却达不到心灵的交流,甚至可能因为双方都太虚伪而毫无沟通可言。
(3)沟通主体对自身可信度的认知。沟通主体对自身可信度的认知包括初始可信度和后天可信度。影响可信度的因素如表4-3所示。
表4-3 影响可信度的因素
3.沟通主体的自我定位
(1)自我定位六问法。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问题:
——您清楚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吗?
——您清楚别人对您道德的评判吗?
——您清楚自己所应扮演的角色吗?
——您清楚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吗?(www.xing528.com)
——您从社会伦理观看自己动机吗?
——您的行为与组织利益相统一吗?
(2)客观地评价自己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问答。请就以下问题认真地问问自己:
√你真心相信沟通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吗?
√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寻求沟通的机会吗?
√当你站在演讲台时,能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吗?
√在会议中,你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吗?
√你是否经常与朋友保持联系?
√在休闲时间,你经常阅读书籍和报纸吗?
√你能自行构思,写出一份报告吗?
√对于一篇文章,你能很快区分其优劣吗?
√在与别人沟通的过程中,你都能清楚地传达想要表达的意思吗?
√你觉得你的每一次沟通都是成功的吗?
√你觉得自己的沟通能力对工作有很大帮助吗?
√你喜欢与你的上司一起进餐吗?
以上回答,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不得分。得分在8~12分,说明协调沟通能力比较好;得分在1~4分,说明协调沟通能力不太好,需要好好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