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应该基本了解信贷周期的特点和重要性了。我们要讲的下一个话题是为什么会出现信贷周期,是什么原因导致信贷有时更容易获得而有时不容易获得。
信贷窗口并没有自己的大脑,开放和关闭也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与其他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投资备忘录《你不能预测,但你能预防》中,我讲了信贷市场扩张和收缩的来龙去脉,并且比较详细地做了解释:
信贷扩张和收缩的过程很简单:
·经济进入一段繁荣时期;
·资本提供者生意兴隆,增加了他们的资本基础;
·因为坏消息稀少,贷款和投资的风险看起来已经缩小了;
·风险规避消失了;
·金融机构开始扩大业务,也就是提供更多的资本;
·金融机构竞争市场份额,为此不惜降低要求(比如,降低利率),降低贷款标准,为一个特定交易提供更多资本,而且放松贷款协议条款。
在极端情况下,资本提供方融资给那些其实并不值得融资的借款人和项目。正如某经济学家所说的:“最糟糕的贷款是在最好的时候做的。”这导致了资本毁灭,也就是说,投资于那些资本成本超过资本收益的项目,甚至投资于那些根本没有资本收益的项目。
信贷周期走到这步之后,上涨阶段结束,周期开始反转。
·损失导致贷款人失去信心,变得畏缩戒备;
·风险意识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利率提高、信贷限制提高、合约条款要求提高;
·能够借到的资本变得很少,信贷周期进入低谷区,只有质量最高的借款人才能借到资本;
·公司资金吃紧,变得渴望得到资本,借款人债务到期之后不能滚动融资,导致债券违约和企业破产;
·这个过程会助长和加强经济收缩。(www.xing528.com)
当然,发展到极端的情况,过程会再次反转。因为发放贷款或者投资的竞争程度处于低点,可以要求高收益率,同时要求借款人有很高的信用评级。在信贷周期走到这个极端时,手上握有资本的逆向操作者,就会尝试出手发放贷款或者购买债券以追求高收益率。如此高的潜在收益率实在很诱惑人,于是开始有更多的资本进入。就这样,一波复苏就逐步得到燃料,并逐渐形成。
有时候,人们急着要把资金放出去多赚钱,从而让信贷窗口大开。但是环境改变了,人们的态度也随之改变,人们不愿意把资金放出去,这时融资就变得难以获得。和本书讲的其他很多周期一样,关键在于读者一定要理解周期是如何实际运行的,特别是前一步如何引发下一步。因此,我们全面深入地一步一步地解释信贷周期的运行过程,这非常重要,你必须深入领会才行。
但是,在投资备忘录《你不能预测,但你能预防》中,我进一步简化地描述了信贷周期的运行过程,只用了一句话,不到60个字。这句话抓住了信贷周期的基本特征,让人一下子看清楚了周期连锁反应的特征:
经济繁荣带来信贷扩张,信贷扩张导致不明智地滥发贷款,滥发贷款产生重大损失,重大损失让贷款人停止发放贷款,贷款停止就让经济繁荣中止了。就这样一环扣一环,连锁反应无休无止。
市场就是一个拍卖行,谁出的价格最高,谁就能买到东西。金融市场跟拍卖行一样,做投资的机会,提供信贷的机会,谁愿意为这些机会出价最高,谁就能得到。大家为抢到机会争抢着出高价,从而推高价格水平——从金额来看价格更高了,从估值指标来看价格也更高了(比如市盈率更高)。在信贷市场上,高价格或者高估值水平,可以直接被翻译成债务工具低收益率。最后,也像拍卖一样,通过竞拍得到资本提供机会者,是那个愿意付出最高代价,即接受最低收益率的贷款机构。
我在2007年写的投资备忘录《逐底竞争》主要讲的就是,在顺风顺水的好时候,资本提供者如何急于扩大业务规模,以及这样做有什么影响:
你这样想就容易多了,把资金看作商品。每个人的钱都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其实借谁的钱都一样,关键是借钱的价格,即利率。由于金融机构努力想扩大贷款规模以增加利息收入,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努力想扩大管理资产规模以增加管理费收入,所以大家都想扩大业务规模。你如果愿意放出更多的资金,也就是说让更多客户来找你借钱融资,而不是找你的竞争对手借钱融资,就必须让你的资金更便宜。和其他商品一样,低价竞争是增加市场份额的最可靠路径。
降低你的资金价格,有一个方式是降低你发放贷款所收的利率。一个更微妙的方式是,同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买进你想要买的东西,比如,在二级市场买流通股时同意支付更高的市盈率,或者你在收购企业时同意支付更高的交易总价格。不管怎么说,它们实质上都是一样的,你都不得不接受更低的预期收益率。不过,还有其他方式也能让你的资金价格更加便宜。而这些降低资金价格的方式,正是这份投资备忘录的主题。
对于债务来说,合同条款规定很重要。条款规定得太松,会给贷款人增加风险。例如,贷款人想要有保护性条款,限制企业参加某种活动的介入程度,以免增加现有的风险水平。这些条款也许会是:限制借款人承担的总债务规模,限制借款人用现金支付股息的规模,要求保持某最低数量的净资产规模。但是,特别是在信贷市场过热的时候,债务的“最好卖家”,也就是最急切的贷款机构,也许会愿意接受限制条款更少的借款合同,因此会承担更大的风险。
这和拍卖一样,最终得到放出贷款的机会或者购买一个固定收益证券的机会的资本提供者,是那些既愿意接受最低收益率又愿意接受最危险合同安排的金融机构。如果现在市场态度是风险规避为主,贷款机会需求相对于贷款机会供给来说是合理的,供需基本平衡,那么出价经常是谨慎的。但是,如果现在市场的态度是风险容忍主导,贷款人纷纷争抢着渴望得到发放贷款的机会,出价的竞争就会变得过热。这样,像拍卖一样,拿到发放贷款机会可能意味着代价过高:收益率过低或者风险过高,甚至是收益率过低而且风险过高。因此,在信贷市场或者在其他市场,一场过热的拍卖可能会造成表面上的“赢家”其实是输家。我把这个过程称为逐底竞争。
相反的情况是,有时候,报名参加拍卖的买家数量只是少数,前来参加拍卖的少数买家,确实只在价格极低时才有兴趣买入。在拍卖过程中,出价陷入停止。成交结果是价格很低,收益率高得令人吃惊,贷款合同条款能为贷款人提供极好的保障。过去那种过热的市场氛围造成逐底竞争,相反,在现在这种冰冷的市场气氛下,没有人急着想要发放贷款,反而能创造出真正的大赢家。
信贷窗口打开的程度,几乎完全取决于资本提供者急于报价,还是沉默不语、按兵不动,而这又深刻地影响着经济、企业、投资人,以及由此产生的投资机会的预期收益和风险。
短期内,慷慨的资本市场就会产生效应,能让更多企业以更多理由拿到更多钱,而且利率更低,限制条款更少。这自然会引发更高水平的兼并、收购、企业扩张(更不用说把收购的企业快速再次资本化,而因此获得非常高的短期收益率了)。短期内,慷慨的资本市场就会推动整个市场的金融行为升到高水平。
慷慨的资本市场短期内还会产生另外一个效应,就是预先阻止实力虚弱的企业财务收缩。如果贷款人很严格,合同条款规定得很严,企业若经营上出现问题,就会很快导致“技术违约”(违反合同条款)和“资金违约”(不能按期支付利息和本金)。但是以下几种更加宽松的环境,能预先阻止实力虚弱的企业财务收缩:合同限制条款宽松,甚至根本没有;借款人可以选择,把用现金支付本息的债券转换为实物支付债券(payment-in-kind bonds)[利用最近的一个创新“延期偿还债券”(toggle bonds),即债券发行人可以选择延期支付利息,为此向债券持有人派发额外的债券作为补偿,且利率更高];借款人能够筹措到新资金,这样就可以用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推迟债务结算日期。
很多预先受到阻止的违约,最终还是无法避免的,该来的还是会来,只是晚来了一些时候,但是公司此时的杠杆更高,跌得更惨。可以肯定的是,资本市场愿意融资给那些本来不太值得融资的企业,最终导致企业遭受的痛苦比不融资还要大。因此,如果其他所有事情都一样,经济周期上一个阶段越繁荣,下一个阶段就越萧条,资本市场周期在上行阶段越是过度上涨,到后面的下行阶段就越是过度下跌,涨得越多,跌得也越多。什么时候涨,什么时候跌,会涨多少,会跌多少,具体时间和具体幅度从来无法预测,但是不断涨跌起伏的周期循环发生,是我所知道的最不可避免的事情。(2007年2月,投资备忘录《逐底竞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