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期事件的因果关系及其重要性

周期事件的因果关系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多数人在思考周期时,都把周期看作一系列事件。在一个周期存续期间所发生的事件,不应该只是被看作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发生,而应该被看作一个事件引发下一个事件。这对分析周期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重要。事实上,经济、企业、市场的表现在短期内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大。图2-2周期性波动上涨阶段:继续摆动,经过中心点,冲向顶部的极端点,或者“顶峰”。

周期事件的因果关系及其重要性

大多数人在思考周期时,都把周期看作一系列事件。而且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理解周期的:这些事件是有规律地、一个接一个地发生的,通常遵循一个固定的顺序,一波上升,接着是一波下跌,后来又是新的一波上升。但是要完整理解周期,这还不够。在一个周期存续期间所发生的事件,不应该只是被看作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发生,而应该被看作一个事件引发下一个事件。这对分析周期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重要。

我和橡树资本的客户见面,他们总会问我一些问题,想要搞清楚将来世界形势的变化,或者将来市场的走势。这些投资人想要知道这个周期或那个周期,以及我们现在所处周期的位置。此时,我总会拿出一叠纸,画一张周期图来辅助讨论。

我经常会画一条直线,从左边的低点到右边的高点,它相当于周期的中轴线,然后再画一条曲线,围绕那条直线上下波动,它相当于周期的走势线。直线和曲线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围绕中轴线上下波动的周期走势图(见图2-1)。

为了完成本书的写作任务,我开始收集整理资料,为此重新梳理了我在橡树资本的所有文件。结果我发现一大堆我和客户在讨论时随手画的图。我当时画这些图,是为了向客户描述几种不同的现象。每张图上都标有不同的注释,但是每张图都和一个值得讨论的周期有关。本书中的所有章节也是如此,基本上都是在讨论周期。

图2-1 周期走势图

在进一步深入讨论周期之前,我想要做一个说明,我在上一本书《投资最重要的事》中也提过这件事,我坦白承认,我会交替使用上下波动的“周期”和左右摆动的“钟摆”,并把它们作为标签来描述周期性现象。有些周期性现象我用“周期”这个标签来形容,而有些周期性现象我用“钟摆”来形容(详见第7章)。用钟摆形容的周期,通常和心理有关。谈到某具体的周期性现象,有时我会说这个现象像是一个周期,有时我又会说这个现象像是一个钟摆。但是,你要是逼问我,它到底是周期还是钟摆,我仔细思考后发现二者确实很难区分。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有的周期我要用这个标签,而不用那个标签,也许这只是一种感觉吧。

我个人倾向于将思考的事物形象化,所以,也许我可以用一幅图来描述周期和钟摆之间的联系。我在后文会用很长的篇幅进一步描述周期是围绕中心点(或者长期趋势)上下震荡的,钟摆是挂在中心点上的(或者标准),并围绕这个中心点左右摆动。但是如果你把钟摆反过来,钟摆就变成在悬挂点上方摆动。钟摆先在悬挂点下方摆动一次之后,你把钟摆反过来,并从左边拖到右边,这时钟摆又开始在悬挂点上方摆动一次,你会看到什么?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周期。

周期和钟摆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我甚至承认,钟摆只不过是周期的某种特殊形式,或者它只是用来解释特定周期的特殊方式。我把某些现象称作周期,而把另外某些现象称作钟摆,我这样分开来说的缘由,我自己很清楚。我希望你读了本书之后,你也会明白。至少我希望,我交替运用周期和钟摆不会影响你理解本书所要表达的意思。

关键的一点是,投资人生活的这个世界,周期上下震荡,钟摆来回摆动。周期震荡,钟摆摆动,有很多形式,涉及很多种类的现象,但是它们背后的根本原因及其产生的模式有很多共同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甚至多年之后仍然如此。马克·吐温有一句话很有名,尽管并没有证据表明这句话确实是他说的:“历史不会重演细节,过程却会重复相似。”[1]

不管马克·吐温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它都很精彩,概括了本书所讲的很多东西。周期有很多方面,比如原因及其细节、时间及其持续时间,它们都会变化,这一点虽然不同于历史,但是周期会呈现上涨和下跌(背后都有相似的原因),这种模式会永远重复出现,引起投资环境的变化,从而引发投资行为的变化。

我画的周期图都有中轴线,它构成了周期震荡的中心点。这个中轴线,有时会有一个基本方向,或者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按照《韦氏新大学词典》的解释,secular有永久的意思),即通常是向上不断增长。也就是说,随着时间推移,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企业盈利增长,基于此,股市上涨。如果这些发展变化是科学的,或者是完全自然的物理过程,那么经济、企业、市场的发展轨迹会是一条向前的直线,而且增长速度保持稳定(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如此)。但是我们都知道,历史根本不是直线前进的,所以经济、企业、市场将来也肯定不会是直线增长的。

事实上,经济、企业、市场的表现在短期内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大。人类并不是像自然因素和物理因素一样稳定,相反,人类行为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这往往是因为人类“心理”方面的变化。周围环境变化,人类行为也肯定会随之变化……但是有时候,尽管环境没有发生变化,人类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本书所讲的周期,主要是指事物围绕中心点或者长期趋势而上下波动。那些不懂周期的人因为这种波动总是出乎意料而十分苦恼。更糟糕的是,他们不知道其实自己也参与了周期波动,甚至助长了这种周期性波动。但是,正如我在前面所说的,对于那些能看懂周期、看清周期、利用周期的人来说,周期波动是好事,能带来投资获利的良机。

~~~

看看我画的这幅图(见图2-2),你只要看上几秒钟就会明白,周期性现象的运动过程,其实不难理解,你只要将它分成几个可以被识别的阶段就明白了:

复苏阶段(a):从一个受到过度压制形成的底部极端点,或者“谷底”,开始复苏,移向中心点,或者向均值回归

图2-2 周期性波动

上涨阶段(b):继续摆动,经过中心点,冲向顶部的极端点,或者“顶峰”。

筑顶阶段(c):形成一个顶峰。

反转阶段(d):从顶峰开始反转,向下修正,移向中心点,或者向均值回归。

下跌阶段(e):继续向下运动,经过中心点,而且继续移向一个新的谷底。

筑底阶段(f):形成一个底部。

再次复苏阶段(g):又一次开始复苏,从谷底开始反转,向中心点回归,即均值回归。

再次上涨阶段(h):接下来,又一次持续震荡上行,经过中心点,而且移向另外一个新的顶峰。

有一点很重要,对于一个周期来说,尽管我们可以将它分成几个明显的阶段,但是我们不能说有一个明确的“起点”或“终点”。上面所说的每个阶段,都可以被描述为代表一个周期的开始阶段,或者一个周期的结束阶段,或者二者之间的任何一个中间阶段。

把周期过分简单化的人会觉得,要界定一个周期从哪里开始,十分容易。但是那些资深投资人会发现,界定一个周期的起点极其困难。关于这个主题,我在投资备忘录《现在一切都很糟》(2007年9月)中讨论过:

亨利·基辛格曾经担任TCW公司的董事,那时我也在TCW公司工作。因为每年他都要来开几次董事会,所以我很荣幸每年都有几次机会亲耳聆听基辛格先生畅谈世界局势。有人问:“基辛格先生,您可以解释一下昨天波斯尼亚所发生的事件吗?”基辛格先生回答道:“哦,是这样的,这要从1722年讲起……”关键是,历史是一串连锁反应的事件,要想理解后来发生的事件,必须理解由一连串历史事件所形成的背景。

如果有人问我“我们是怎么走到现在的位置的”,或者问我“是什么导致价格涨到这么高,或者跌到这么低”,和基辛格先生一样,我要解释后来所发生的事件,就必须基于历史事件。但是,尽管这样说,为了解释后来所发生的事情,我们到底应该具体向前追溯多少年作为分析的起点,这可不容易确定。

经常有人问我“是什么原因导致周期开始”,或者问我“我们现在接近周期的尾声了吗”,我认为这些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因为周期永不停止,从来不会开始,也从来不会结束。更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是什么原因导致周期现在这一波上行阶段开始”,或者问“周期这波上行阶段从开始到现在持续多长时间了”,或者问“我们接近这波下行阶段的尾声了吗”。你甚至可以问,“我们现在接近这一波周期的尾声了吗”——只要你能够界定这一波周期是从一个峰顶到下一个峰顶,或者从一个谷底到下一个谷底。但是如果你没能界定周期其中一个波段的起点和终点,那么整个周期就无法被界定一个起点,我相信以后它也不会有一个终点,因为周期无始无终,永远波动震荡。

~~~

我前面说过,周期的波动起伏都围绕着中心点。周期的中心点——人们经常视其为长期趋势、常态、均值、平均值,或者称之为“中庸之道”——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这个水平是“正确且合适的”。周期若处于极端状态,大家会认为此时失常了或者过度了,通常周期会回归正常水平。一种事物处于周期性波动时,大部分时间不是高于均值,就是低于均值,最终在走到极端后,又会反转向均值的方向回归,通常它都会符合这样的规律。从处于周期的极端最高点或者极端最低点,回到中心点,这一过程经常被称为“均值回归”。均值回归这种趋势很强大,也很有道理,在大多数行业都是如此。但是,当回顾前面我们所列出的周期各阶段时,你就会看到,周期模式通常包括两种方向相反的运动,既有均值回归,从非理性的极端点回归中心点(复苏、反转、再次复苏三个阶段),也有均值偏离,从理性的中心点移向非理性的极端(上涨、下跌、再次上涨三个阶段)。

合理的中心点,经常发出一种磁性般的吸引力,将其周围周期性摆动的事物,从极端拉回“常态”。但是事物回归中心点之后,却往往不会在此停留很长时间,而是继续摆动下去。正是这股力量,让事物从一个极端摆回中心点。这股力量会继续发挥作用,让其在到达中心点后,继续摆动下去,而且越摆越远,摆向另一个相反的极端。

这种周期模式十分可靠,我们要学会识别和接受,这一点非常重要。细节会变,比如摆动的时机、时长、力量、速度,以及这些细节背后的重要原因。这些周期的细节部分,可能都属于马克·吐温所说的“历史不会重演细节”。但是周期的细节背后的基本运动模式,往往非常相似。具体而言,每个周期的运动模式都是从高点或者低点摆回到中心点,但从来不会停留在中心点……不管这个中心点所处的位置多么“正确”或多么“合适”。周期会继续移动下去,经过中心点,移向另一个相反的极端,这种运动模式非常可靠。例如,股票市场从“过于低估”的水平回归到“公允定价”水平,之后,它却极少停在这里不动。通常是基本面改善和乐观程度上升,这两股力量合在一起,导致市场因受到压制而被过于低估的价格水平开始复苏,进而向均值回归。当这股力量拉动股价回归“公允定价”水平之后,还会继续拉动股价上升,到达过于高估的水平。周期波动并非必定如此,但通常如此。

~~~

周期经过中心点后会继续移动,偏离中心点。周期偏离中心点的程度越失常,越过度,就越有可能引发大混乱。周期如果向一个极端点摆动得越远,回摆的力度就可能越猛,造成的破坏可能越大,因为促使周期运行到顶部阶段的有效行为,在周期运行到其他阶段时,其效果就会变差,甚至会起反作用。

换句话说,随着周期从中心点向极端靠近,周期造成大混乱的潜力变大:经济增长“太快了”,企业盈利增长“太好了”,股价上涨“太高了”,其结果往往会是涨得越高,跌得越惨。股市小幅上涨之后,必有回撤,股市中幅上涨之后,必有回调。牛市之后,必有熊市。大泡沫之后,必有大崩盘。

~~~

周期波动震荡所围绕的中心点究竟是什么?我说过,中心点就是分布在长期趋势线上的一点。例如,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过去几十年呈现出的长期趋势是年平均增长率为2%。但是其间,有些年增长快一些,有些年增长慢一些,有些年甚至是负增长。个别年份的表现,只是周期围绕长期趋势波动震荡过程的一部分。

重要的是,这个长期增长率本身也有一个周期,只是这个周期更长,更加平缓。你必须观察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出这个漫长的周期。例如,人类社会发展往往遵循一种上下波动的长周期模式,我们回想一下罗马帝国的历史。我们所说的短周期,其实就是围绕长期趋势的波动起伏。

行业周期也是如此,但是因为长周期要横跨几十年到几百年,而不是几个季度或者几年,所以长周期所需要的时间框架,比任何一名观察者的寿命都要长,所以我们活着的时候,很难发现自己所处的长周期,也就很难把这个长周期纳入决策分析的过程。(www.xing528.com)

我在2009年1月写的投资备忘录《长期视野》中,探讨过这个主题: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讲的是很久以前,印度有一群盲人走在路上,遇到了一头大象。每个盲人都走上前去摸大象,分别摸到大象身体上不同的部位,有的人摸到的是象牙,有的人摸到的是象腿,有的人摸到的是象尾,有的人摸到的是象耳,结果每个人都根据自己摸到的大象身体的那一小部分的形状,断定大象的整个身体就是这种形状。我们其实都像那些盲人一样,尽管对自己目睹的事件了解得相当清楚,但是每个人的所见其实极有限,我们很难综合众人所见,但只有进行综合分析,我们才能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清全貌。在未能看清整体之前,我们知道的只是自己所接触到的那一部分……所以,我们需要吸取一些重要的教训:第一,我们需要研究和记住发生过的那些事件;第二,我们要意识到事物的周期性。盲人摸到象腿,可能会误以为它是大树的树干,类似地,短视的投资人也许会觉得,股市这波上涨或者下跌会永远持续下去。其实这两种想法的错误非常相似,都是以偏概全。我们如果回顾市场几百年长期波动震荡的历史,就会明白长周期会重复相同的模式,也就能看清楚我们现在处于的长周期的位置。

~~~

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让我来讲解一个关于周期特征的最重要的观点。我们前面讲过,周期包括复苏、上涨、筑顶、反转、下跌、筑底、再复苏、再上升这些阶段,很多人都把这些阶段看作一系列事件。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事件是一个接一个地按照固定不变的顺序发生的:先是一波上涨阶段,后面跟着一波下跌阶段,后面又是一波新的上涨阶段。

但是要完整理解周期,这还远远不够。在周期存续期间发生的这些事件,不应该只被看作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地发生,而应该被看作一个事件引发下一个事件,因果关系远远重于先后顺序:

·当事物如钟摆一般摆向一个极端时,这样的运动给自身带来了能量,并在摆动中把这些能量储存起来,令其重量持续增加。事物的重量越大,就越难大幅度摆动,这样摆幅会越来越小,很难离中心点更远,直到最终到达一个极端。

·最终事物停止运动,沿着这个方向的摆动就到了尽头。一旦如此,其自身重量所产生的重力,会把它拉回到大趋势或者中心点。正是事物自身在先前中心点摆向极端的过程中所积蓄的能量,又让它向反方向摆回中心点。

·随着我们关注的这个事物从一个极端摆动回归中心点,并在回归的过程中给予了自身动能,导致其摆回到中心点之后,并不会停留,而是继续摆动,只是摆向另一个相反的极端。

在经济世界或者投资世界里,一个周期包括一系列事件,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一个事件发生又引起下一个事件。前面描述过的周期三阶段,听起来像是一个物理性的周期,支配这个周期的是一股物理力量,比如重力、动能,但是在经济周期和投资周期的波动震荡中,最严重偏离基本趋势的点,以及偏离的时机、速度、幅度,大部分都是由参与者的心理波动所引发的。

如果你认同是人类心理因素而不是物理因素,是周期像钟摆一样摆动时的能量或动能的主要来源,那么上面所说的钟摆摆动的三大阶段,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完美地解释投资周期中的摆动和波动,投资人应对这些周期波动有很大困难。在每一类周期中,先前的事件是如何引发后续的事件的,我对此所做的解读,构成了本书后续章节中最重要的内容。

按照这种事件因果相连的周期观,本书复盘了过去发生的几个重大周期事件以及它们的完整过程。如此复盘每个周期过程,目的是要让大家弄清楚三点:过去引发每个事件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发生的事件对整个周期过程有什么意义,现在发生的事件如何影响后续事件。复盘这些周期的整个过程,可能会让你觉得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在有的周期中已经讲过的东西,我在后面的内容中还会不止一次地再讲(不过,我每次讲的是它们不同的方面)。但是,我详细复盘这些真实世界中曾发生的周期案例,是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弄懂周期,以及如何进行投资布局来应对周期。

~~~

有一点非常重要,你一定要注意这种因果关系:我所谈论的周期,包括一系列事件,每个事件都会引发后续的事件,前是因,后是果。但是同样重要的是,不同领域的周期都有一系列事件,从而导致不同领域形成不同的周期,一个领域的周期变化,又会影响其他领域的周期。因此,经济周期会影响企业盈利周期;企业盈利周期又会影响上市公司公告的盈利数据;上市公司公告的盈利周期又会影响投资人的态度;投资人的心态周期又会影响市场波动;市场波动周期又会影响获得信贷的松紧程度……而信贷周期又会影响经济、企业、市场。

周期性波动的事件,既受到内生因素变化的影响(包括此前发生的周期性事件),又会受到外生因素变化的影响(发生在其他领域的事件)。很多外生事件也是其他周期的组成部分,但是并不是所有事件都是如此。我们要理解周期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很不容易,但是这对我们理解和应对投资环境变化至关重要。

你一定要明白,尽管我后面所描述的周期是各自分开的、互不相关的,但是这远远不符合周期的真实情况。我会提供一个叙述流畅的故事,来描述每一种类型的周期独立运行的情况。我会给大家这样的印象,每个周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旅程。我也会给大家这样一个印象,某类周期在一个特定方向的摆动会终止,然后另一类型的周期开始一波与其对应的摆动,或者前一类周期引发了另一类型的周期开始一波摆动。这也就是说,从顺序上看它们有先有后,但是它们各自独立,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类型的周期。换句话说,我会分开来单独讨论每一个类型的周期……尽管事实上这些不同类型的周期并不是孤立地运行的。

我这样描述周期也许会让你觉得,不同的周期都是相互独立的、自给自足的。这也许听起来像是在周期A中发生的某事件,会影响周期B,而周期B又会影响周期C,而周期C也许会反过来影响周期A。这样说,也许给你的印象是,周期A影响周期B之后,周期A就暂停了,这时周期B开始对周期C产生影响。但是事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不同周期之间的相互交叉影响,并不像我描述得那么清清楚楚。不同的周期会按照自己的模式运行,但是它们同时会持续不断地相互影响。我想努力梳理清楚我脑子里的各种思路,为此必须把这些思路分开,一个一个地单独处理,本书的内容就是这样组织起来的。但是我描述的这些周期行为与其他周期完全隔离、孤立运行,只是一种分析上的概念。实际上,这些周期现象经常乱成一团,彼此根本无法被完全分开。A周期影响B周期(和C周期),而B周期影响A周期(和C周期),而这三个周期又都影响D周期,D周期又反过来影响A、B、C周期。这些周期都是混乱交织在一起的。但是我们要思考这些周期,就必须条理清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清清楚楚地想明白这些周期以及它们的影响。

~~~

最后,也许可以用“杂记”作为标题,关于周期的特征,我想再多谈一些东西,这对你深入透彻地理解周期非常重要:(下面开始罗列的几条经验总结,来自我在2001年11月所写的投资备忘录《你不能预测,但你能预防》。)

·周期是必然的,人根本无法避开周期。每隔一段时间,一波上涨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冲向一个极端的高点(或者一波下跌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跌向一个极端的低点),人们就开始说“这次不一样”。他们引用那些导致“老规则”过时的变化,包括地理政治变化、机构变化、科技变化、人的行为变化。但是后来的结果往往是,老规则仍然有效,周期重新开始。最终,树不会长到天上去,也极少有东西会跌到化为乌有。相反,大多数现象表明结果都是周期性的。

·投资人记不住过去的事,进一步加强了周期的影响力。正如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所说的,“人的投资理财记忆时间极其短暂。”这让市场参与者无法识别这些周期模式一再发生的特征,因此周期是不可避免的。

·同样或者非常相似的情景再现,有时距上一次发生才过了短短几年。新生代,他们通常很年轻,往往自信地宣称,这是卓越的、创新性的重大发现,它将会改变金融世界,甚至更广大的经济世界。在人类积极努力地不断进步的领域里,极少有像金融领域这样,历史所占的分量简直无足轻重。过去的经验,其实就是记忆的一部分,却被年轻人鄙视为那些老顽固的避难所,因为那些老古董没有见识,欣赏不了现代金融世界不可思议的伟大奇迹(投资备忘录《金融投资幸福感简史》,1990年)。

·周期能回调进行自我修正,周期运行方向反转并非完全取决于外部因素。周期反转(不是沿着原来的方向持续下去),是因为内部因素:趋势给自身创造了反转的理由。因此我经常说,成功本身孕育了失败的种子,失败本身也孕育了成功的种子。我们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败之母。

·其实,从客观的数据来看,周期的上行阶段和下行阶段相当对称。但是,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总感觉周期并不是那么对称。负面的价格波动,就是下跌,经常被称为“波动性”。正面的价格波动,就是上涨,经常被称为“盈利”。暴跌崩盘的市场,被称为“恐慌性抛售”,而暴涨经常会有更好听的描述方式(但是我认为暴涨最好被看作“恐慌性抢购”,例如,1999年的高科技股泡沫就是这样的)。媒体上那些评论员经常这样说“投资人投降了”,当市场周期跌到谷底时,此前一直理性持股,不跟随市场进行恐慌性抛售的投资人也坚持不住了,他们纷纷大量卖出。其实,在股市涨到顶部时,我也经常看到投资人投降,原来一直坚持不追涨买入的精明投资人也抗不住了,也开始追随市场大量买入。

从我50多年的投资经验来看,金融周期大体上是对称的,不过很多投资人可能会低估,甚至忽视这一点。周期的每一波运动,都会有“相反的一面”,也就是说,有涨必有跌,每一波上涨总会跟着一波下跌,也许更好的说法是,每一波上涨都会导致一波下跌。

“大涨之后是大跌”的现象,大家经常谈论,也普遍理解。这个说法非常恰当地描述了周期的对称性。大多数人都知道,大涨之后必有大跌。不过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看明白,真相是大涨引发大跌。我们要明白以下两点:第一,大涨之后的周期性调整不会是温和的、逐渐的、没有痛苦的;第二,没有大涨就不可能有大跌。

我们必须注意,周期的这种对称性只是针对上涨和下跌的方向,至于周期上涨和下跌的幅度、时点、速度,却并非一定对称。(这是尼克·崔恩的观点,详见下一章。)因此周期有涨必有跌,前面有一波上涨,后面也许就会有一波下跌,不过涨幅和跌幅未必一样,后面的跌幅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前面的涨幅。周期出现反转下行,也许是在到达顶点之后,马上就开始下跌,也许是在高点停留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回调。有一点可能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注意,周期往往是涨得慢,跌得快。一波大牛市要持续好多年,才会上涨到最大限度,但是大牛市之后的大熊市却像飞速的载货列车一样,很快就会跌到谷底。我的长期合作伙伴谢尔顿·斯通说得好:“气球漏气比充气快多了。”

我们再次回到据说是马克·吐温的名言:“历史不会重演细节,过程却会重复相似。”理解这句话,对我们理解周期至关重要。假如这句名言确实是马克·吐温所说的,我想他想说的是,对于一个具体的历史类型(比如谣言四起)而言,一个历史事件和另一个历史事件在细节上会有不同,但是它们基本的模式和过程是一致的。

金融领域里的周期确实如此,特别是金融危机,可以说它是绝对如此。后面我会做详细讨论,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金融机构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而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又是因为市场预期过度乐观,缺乏风险规避意识,资本市场过度慷慨大方,从而导致围绕次级抵押贷款产生了大量不安全行为。因此那些思想狭隘得只会生搬硬套的人会说:“下一次再看到那些不合格的房屋购买人,也可以很容易地拿到抵押贷款融资,我绝对会调整投资组合,变得非常谨慎。”但是造成金融危机的这种情形,再也不会重演了,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太深刻了。然而,牛市过后熊市到来的信号基本一样:过度的乐观情绪是一件危险的事;风险规避是维护市场安全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过度慷慨大方的资本市场最终会导致不明智的融资,造成参与者发生危险。

概括来说,具体细节就像音符一样并不重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基本模式就像主旋律一样至关重要,绝对有再次出现的趋势。理解这种趋势,并能够识别再次出现的同一模式,是我们应对周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我想引用据说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给“疯狂”所下的定义:“一次又一次做相同的事,却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人们投资那些市场价格已经涨上天的东西,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些东西完美无瑕且定价过低,人们认为,这些东西能够提供高收益,而且没有任何亏损的风险,这样的想法肯定是疯了。过去每一次泡沫破裂之后,我都会看到这种神话般的信仰褪去神圣的光环,露出谎言的本来面目。但是很多人,要么根本不懂周期,不知道大涨之后必有大跌,不知道大泡沫之后经常会是大崩盘,要么尽管心里知道却做不到,因为太想快速发财了,以致对这种风险视而不见。他们下一次还会相信这种“每个人都知道”的高收益、零风险的完美投资神话,跟随疯狂的大众追涨买入。

那些已经上涨一段时间,并实现惊人涨幅的证券和市场,更加容易出现周期性回调,而不是继续上涨。很多投资人相信“这次不一样”,急于追涨买入,此时,你赶紧告诉他们,历史告诉我们,大涨之后必有大跌,上涨肯定不会直到永远,但是周期肯定会直到永远。

~~~

这一章的篇幅很长,涵盖了很多主题,这也表明周期具有很多不同方面的特征,而要把握周期的这些特征很不容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要完全深入地理解周期,既要靠分析,又要靠直觉。投资和很多其他方面一样,那些既有分析能力又有直觉能力的投资人会走得最远,他们的长期业绩也会做得最好。那么这种直觉能力能够通过后天学习和培养吗?能。有些人经过后天努力能够学到某种程度的直觉能力,但是大多数有很强直觉能力的人,天生就有这方面的天赋。简单地说,有些人往往“一下子就想到了”(不管想到的是什么东西),但是有些人怎么想也想不到,也就是说他们没有那种一下子顿悟的直觉。

市场如战场。打仗想要胜利,很多装备是必需的。投资想要成功,很多知识和技能也是必需的。所以投资人必须学习财务会计、金融投资、证券分析等主要课程。但是我个人认为,投资人想要获得成功,只学这些课程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些课程的内容缺少一个投资成功的基本因素,即理解周期现象以及周期如何发展变化,这正是本书后面的内容所要讲的。在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这两门新设立的学科中,一些研究发现对我们认识周期很有启发,我建议各位认真学习。投资人要真正弄懂周期,心理学不可或缺,而且极其重要。

关于周期最伟大的教训,我们要通过亲身经历才能真正学到……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的:“经验就是你没有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时所得到的东西。”我现在对周期的经验,比我刚入投资这行时多太多了。50多年前,我进入第一国民城市银行成为一名年轻的证券分析师。

可是,因为我们每过十年才能看到一个大周期,所以任何投资人想要完全依赖个人经验积累来学习进步,需要非常耐心地坚持几十年的时间。我希望你通过读我写的这些东西,能够增加自己对周期的理解,加快完成你对自己的周期教育。

古埃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一卷第一章的末尾这样说道:“如果研究者想得到关于过去的正确知识,借以预见未来(因为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未来虽然不一定是过去的重演,但同过去总是很相似的),从而认为我的著作是有用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2]修昔底德真是我的知音,他在2400年前写的这段话,完美地描述了我写本书的目的。

【注释】

[1]此句通常被译作“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地相似”。——编者注

[2]引自《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