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这是有一个过程的,至少在杜甫以前并不是如此。到杜甫那里才有了大的改变。他的馆驿诗,数量多,质量也高。作为唐代馆驿诗的重要作者,杜甫从乾元二年踏上陇蜀驿路南行,到大历五年病逝于湘江舟中,从西北的秦州走到东南的郴州,陆走水涉,经行万里,经过的水陆馆驿数以百计,其间经见多被他写进诗中,可确认为馆驿诗的有二十七首,正面描写馆驿的有十多首。
馆驿是为古代官员、使客出行提供食宿和交通工具的公共场所,馆即客馆,驿即驿站,都设置在交通沿线,互为补充,作为官营的交通机构而存在,故唐代官方文书常将馆驿并称。随着馆驿的普及,和它打交道的文人也越来越多,馆驿因此而进入文人的审美视野,成为文学创作的一类新题材,流行于唐代。但这是有一个过程的,至少在杜甫以前并不是如此。整个初唐至盛唐前期,馆驿诗的数量都不是很多,质量也不高,虽有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张说《深渡驿》那样的佳作,但数量太少,并不足以改变其整体质量的平庸。天宝时作者渐多,岑参、高适、李白的文集里,都有一定量的馆驿诗,但创作水平仍参差不齐。到杜甫那里才有了大的改变。他的馆驿诗,数量多,质量也高。作为唐代馆驿诗的重要作者,杜甫从乾元二年(759)踏上陇蜀驿路南行,到大历五年(770)病逝于湘江舟中,从西北的秦州走到东南的郴州,陆走水涉,经行万里,经过的水陆馆驿数以百计,其间经见多被他写进诗中,可确认为馆驿诗的有二十七首,正面描写馆驿的有十多首。这些诗篇,对仗工稳,句意炼饰,境界深远,兴味悠长,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馆驿诗的创作树立了典范。这部分诗歌,很少有人留意,专题的讨论还很不够。已有的文章如李萍、赵林《从唐代诗文看唐代驿馆建设》(《规划师》2006年第3期)、李松《唐代知识分子的旅游生活》(《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谈的不是史学问题就是其他方面,都不是将其作为有独立价值的文学问题来加以对待,对笔者虽有启发但指导意义不大,有必要从交通地理、典章制度的角度入手,探讨此类杜诗的成因背景、题材类别、主要内容与艺术成就。(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