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考据家已将李白诗提到的馆驿地望、方位考述清楚了,但由于他作诗喜欢沿用古称,使得诗中馆驿亭三者易于混淆,宜予辨别。他共有馆诗二首,都直接标出了馆名,容易确认。《题宛溪馆》:“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3]诗中的宛溪馆为唐宣州城东一水馆,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正谓此地。《横江词六首》其五:“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横江馆在和州历阳县东南,长江北岸,明清时于此置驿,唐置馆。
驿诗却须仔细分辨。李白十余首驿诗中,明确标出驿名的只有《阴盘驿送贺宾客归越》《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四首[4]。其余则沿用周秦汉魏古称,称驿为“亭”,如白下亭、邯郸南亭之类。而驿亭、邮亭的“亭”又常易与路旁供行人休息的小亭子之类的“客亭”相混。《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诗中的灞陵亭其实是出长安城东第二驿——灞桥驿,地当东出潼关驿路[5]。《金陵白下亭留别》《留别金陵诸公》《献从叔当涂宰阳冰》等三诗中都提到“白下亭”,实即白下驿。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六及《景定建康志》卷二二《铺驿》,该驿在唐江南道润州上元县城东门外,这里远离关中,地方偏僻,驿舍狭小,设备简陋,故王勃《白下驿饯唐少府》诗称之为“下驿”,有句曰:“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此樟亭即唐杭州钱塘县樟亭驿,筑有驿楼供人凭眺,孟浩然、张祜、章孝标、罗隐等十几位诗人都曾登临赋诗,其中部分诗还题写在驿壁上。
李白又有《劳劳亭》《劳劳亭歌》《谢公亭》等诗,其中也出现了“亭”,但这种“亭”是驿路上供行人休憩及饯别的场所,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李白《淮阴书怀寄王宋城》:“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皆谓此,交通沿线随处可见,结构简单,并无馆舍,亦无车船驴马备用,与作为交通机构的驿、馆有本质区别。李白诗中写到了好几个这样的亭子,《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写于唐鄂州汉阳双松亭。劳劳亭在建康城南十五里,为古送别之所,见《景定建康志》卷二二《铺驿》。谢亭在安徽宣城北二里,南齐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客亭而不是驿亭。(www.xing528.com)
李白还有一些诗其实也是馆驿诗,然并未标明,须根据内容判断。如《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征马百度嘶,游车动行尘。踌躇未忍去,恋此四座人。饯离驻高驾,惜别空殷勤。”从诗题和诗中描绘的饯别情景看,知诗作于兖州郊外的某座馆驿。《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正如校注者所说,诗人运用了借代手法,以“骠骑亭”借喻长安东郊外某驿。作此诗时,诗人结束了在京充翰林供奉的生活,离京东迈,很多人前来送行,“鞍马若浮云”之语形容当时宴饯的空前盛况。《宣城送刘副使入秦》:“伏奏归北阙,鸣驺忽西驰。列将咸出祖,英寮惜分离。斗酒满四筵,歌笑宛溪湄。君携东山妓,我咏北门诗。”写宣歙观察副使入朝奏事,府僚在城西某馆驿设宴饯行,还携妓赴宴,佐酒助兴,故有“东山妓”之语。类似诗作,难以尽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