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馆驿与唐宋行旅文学的发展

馆驿与唐宋行旅文学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0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行旅与行旅文学古已有之,但是唐以前一直发展缓慢,却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这突出地反映在行旅文学作品数量的剧增、质量的提高上。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唐宋间很多行旅文学作品都是以馆驿为视点创作的。带来这一变化的关键在于馆驿对于行旅文学创作能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反映在唐宋行旅文学中,则体现为旅人、旅况与旅怀,三者并存,构成唐宋行旅文学的三个侧面。

行旅原是一个古已有之的词汇,古人所谓“行旅”指时间较长、距离较远的个人旅行,是与家居相对而存在的一种生活状态与生活体验。以行旅为主题和内容的文学作品,即为行旅文学,其题材广阔,举凡官员行役、文士客游,都是行旅文学创作的不尽源泉。

尽管行旅与行旅文学古已有之,但是唐以前一直发展缓慢,却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这千余年来的行旅诗,写法既单调,数量也寡少,多是对于行旅的正面直接叙写,既没有一类内容特别的题材,也没有一个比较独特的视角,因此就只能淹没在一般题材之中,而不被注意。

唐代馆驿普及以后,这种局面开始有了明显的改观。这突出地反映在行旅文学作品数量的剧增、质量的提高上。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唐宋间很多行旅文学作品都是以馆驿为视点创作的。从初盛唐的宋之问、张说、岑参、杜甫到中晚唐五代的元稹、白居易、韩愈、张祜、李商隐、罗隐、徐铉,从北宋的王禹偁、寇准、韦骧、郭祥正、彭汝砺、王安石到南宋的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刘克庄、文天祥、汪元量,其馆驿行旅诗莫不写得情思悲切,感慨淋漓,其中大有动人心弦的上乘作品,可见馆驿的普及与行旅文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www.xing528.com)

带来这一变化的关键在于馆驿对于行旅文学创作能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旅人来说,驿站旅馆既是他们的旅途止宿之处,也是心灵的安顿之所。诗人在这里住下来后,常常要审视过往行程,欣赏眼前风景,瞻望前路景色,过去—现在—想象这三重时空,在这里被联结在一起。而旅途中获得的创作题材,也格外新鲜生动,想要写的格外多。较之平静少变的安居生活,流动不居的行旅生活使得诗人的艺术思维变得鲜活,感觉也变得敏锐,馆驿则为文人提供了一个临时性的写作场所。可见对于文学创作而言,馆驿具有“窗口”和“视点”的作用。唐宋旅人在那些不熟悉的处所思前想后,今昔对比,站在生活的另一端去审视原来的那个“家”,其所诱发的心灵反应,常常既强烈又深刻,馆驿诗的思想内涵与艺术容量,因此而大大增强。一驿复一驿,一程又一程,走不尽的道路、过不完的馆驿为唐宋行旅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馆驿遂成为行旅文学经常书写的场景。反映在唐宋行旅文学中,则体现为旅人、旅况与旅怀,三者并存,构成唐宋行旅文学的三个侧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