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 生产方式是以降低成本为基本目的,在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全面展开的一种使生产有效进行的新型生产方式。JIT 生产又采用了看板管理工具,看板犹如巧妙连接各道工序的神经而发挥着重要作用。
4.6.1 看板管理的概念
看板又称“传票卡”,是传递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的载体,是实现准时化生产管理的手段和工具。它既可以是一种卡片,也可以是一种信号,一种告示牌。看板作为一种实现JIT 生产的管理工具,是丰田公司于1962年创建的,现在已经成为实现无库存生产方式最有效的一种途径。
丰田采用的是“拉动式”生产管理方式,是一种“从相反的方向观察生产流程”的逆向思维方式,即根据市场订货信息,根据订单的需求安排生产,编制生产计划,且生产计划只下达到企业最终装配线,最终装配线上的作业人员按照生产所需要的数量,在需要的时间到前工序去领取所需要的零部件。由于装配作业人员领取(拿走)了一部分零部件,前工序为了补充被领走的零部件,只生产被领走的那部分就可以了。作业人员领取零部件的凭证,即传递、领取、生产信息的载体,就是看板。
看板管理在企业生产尤其推行JIT 生产的企业中极为重要。看板的使用及收集方法应在每个员工的头脑中形成必要的规则和行为规范,避免看板使用时出现差错。看板在使用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六条原则:
4.6.2 看板的作用
看板作为一种生产、运送指令的传递工具,经过近50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经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生产和运送的工作指令
生产和运送的工作指令是看板最基本的机能。看板中记载着生产和运送的数量、时间、目的地、放置场所、搬运工具等信息,从装配工序依次向前工序追溯。在装配线将所使用的零部件上所带的看板取下,再去前一道工序领取,前工序只生产被这些看板所领走的量。“后工序领取”及“适时适量生产”就是通过这些看板来实现的。
2.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
“没有看板不能生产,也不能运送。”根据这一规则,各工序如果没有看板,就既不进行生产,也不进行运送;看板数量减少,则生产量也相应减少。由于看板所标示的只是必要的量,因此,运用看板能够做到自动防止过量生产、过量运送。
3.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
“看板必须附在实物上存放”“前工序按照收到看板的顺序进行生产”。根据这一规则,作业现场的管理人员对生产的优先顺序能够一目了然,很容易管理。只要通过看板所表示的信息,就可知道后工序的作业进展情况、本工序的生产能力利用情况、库存情况以及人员的配置情况等。
4.改善的工具
看板的改善功能主要通过减少看板的数量来实现。看板数量的减少意味着工序间在制品库存量的减少。如果在制品库存量较高,即使设备出现故障、不良产品数目增加,也不会影响到后工序的生产,所以容易掩盖问题。在JIT 生产方式中,通过不断减少数量来减少在制品库存,就使得上述问题不可能被无视。这样通过改善活动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使生产线的“体质”得到了加强,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
4.6.3 看板的种类
看板的本质是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量对所需零部件发出生产指令的一种信息媒介物,而实现这一功能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从用途上看,看板的种类如图4-13所示。
1.工序间看板
工序间看板是指工厂内部后工序到前工序领取所需的零部件时所使用的看板。看板上标明的信息包括:生产工序编号、工件存放位置编号、供货厂家编号、供货厂家名称、条形码、零件号、产品数量、零部件名称、看板编号等。表4-6 为典型的工序间看板,前工序为部件1#线,本工序总装2#线所需要的是号码为A232-60857 的零部件,根据看板就可到前一道工序取货。
图4-13 看板的种类
表4-6 典型的工序间看板
看板信息视企业生产需求而定,企业生产工序简单,生产线不复杂,则看板内的信息量也相对较少,反之较为复杂。
2.外协件看板
外协件看板是针对外部的协作厂家所使用的看板。外协件看板与工序间看板类似,只是“前工序”不是内部的工序而是供应商见表4-7。通过外协件看板的方式,从最后一道工序慢慢往前拉动,直至供应商。因此,有时候企业会要求供应商也推行JIT 生产方式。
表4-7 典型的外协件取货看板
3.工序内看板
工序内看板是指某工序进行加工时所用的看板。这种看板用于装配线以及即使生产多种产品也不需要实质性的作业更换时间(作业更换时间接近于零)的工序。典型的工序内看板见表4-8。
表4-8 典型的工序内看板
4.信号看板
信号看板是在不得不进行成批生产的工序之间所使用的看板。信号看板挂在成批制作出的产品上。当该批产量减少到基准数时摘下看板,送回到生产工序,然后生产工序按该看板的指示开始生产,见表4-9。另外,从零部件出库到生产工序,也可利用信号看板来进行指示配送。
表4-9 典型的信号看板(www.xing528.com)
5.临时看板
临时看板也叫紧急看板,是为了应付不合格品、设备故障、临时任务、额外增产、加班生产等需要一些存货的时候所发出的看板。与其他种类的看板不同的是,临时看板主要是为了完成非计划内的生产或设备维护等任务而暂时发出的,因而灵活性比较大。
4.6.4 看板的使用方法
由于看板的种类不同,使用方法也不相同。如果看板的使用方法制定不够周密,生产就难以正常进行。在使用看板时,每个传送看板只对应一种零部件,每种零部件按规定存放在对应的容器内。
1.工序间看板的使用方法
工序间看板挂在从前工序领来的零部件的箱子上,当该零部件被使用后,取下看板,放到设置在作业场地的看板回收箱内。看板回收箱中的工序间看板所表示的意思是“该零件已被使用,请补充”。现场管理人员定时来回收看板,集中起来后再分送到各个相应的前工序,以便领取需要补充的零部件[图4-14(a)]。
2.工序内看板的使用方法
工序内看板的使用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看板必须随实物,即与产品一起移动。后工序来领取中间品时,摘下挂在产品上的工序内看板,然后挂上领取用的工序间取货看板。该工序按照看板被摘下的顺序以及这些看板所表示的数量进行生产,如果摘下的生产看板数量变为零,则停止生产,这样既不会延误也不会产生过量的存储[图4-14(b)]。
3.外协件看板的使用方法
外协件看板的摘下和回收与工序间看板基本相同。回收以后按各协作厂家分开,等各协作厂家来送货时由他们带回去,成为该厂下次生产的指示。在这种情况下,该批产品的进货至少将会延迟一回以上。因此,需要按照延迟的回数发行相应的看板数量,这样就能够做到按照JIT 进行循环。
4.信号看板的使用方法
信号看板挂在成批制作出的产品上面。如果该批产品的数量减少到基准数时就摘下看板,送回到生产工序,然后生产工序按照该看板的指示开始生产。没有摘牌则说明数量足够,不需要再生产。
图4-14 工序间看板和工序内看板的使用
(a)工序间看板的流程;(b)工序内看板的流程
4.6.5 用看板组织生产的过程
JIT 是拉动式的生产,通过看板来传递信息,从最后一道工序一步一步往前工序拉动。使用取货看板进行工序间的拉动生产,使用生产看板进行工序内的生产。取货看板在前后两道工序间随着产品一起移动。JIT 生产中,看板使用流程如图4-15所示。
图4-15 看板使用流程图
用看板组织生产的过程如下:
(1)当生产看板专用箱内的看板为“0”时,停止生产(休息)。
(2)后工序生产员工开始使用零件箱的第一个零件时,取货看板被取下,放置于专用取货看板收集箱(存放处)中。
(3)当看板收集箱中的看板达到一定量时,搬运人员拿着取货看板,去前工序(中间库)的出口存放处领取所需要的零部件。
(4)搬运人员在前工序(中间库)的出口存放处,将取货看板取下,放入前工序(中间库)的专用取货看板回收箱中,取走所需要的零部件,送到后工序的入口存放处。
(5)前工序作业人员从工序入口存放处看到取货看板后,将其取下,并转化成生产指示看板,同时将取下的取货看板放入专用取货看板收集箱(存放处)中。
(6)前工序作业人员按照生产指示看板内容进行组织生产。
(7)前工序作业人员加工完成所需的数量后,将生产看板附在盛有零部件的容器上,放置于作业的出口存放处。
表4-10 为生产过程中看板的使用说明。
表4-10 生产过程中看板的使用说明
【应用实例4-8】
生产过程共有三道工序,从第三道工序的入口存放处向第二道工序的出口存放处传递信息,第二道工序从其入口存放处向第一道工序出口存放处传递信息,而第一道工序则从其入口存放处向原料库领取原料。这样,通过看板就将整个生产过程有机地组织起来。
从图4-16 可以看出,生产过程共有三道工序:从第三道工序的入口存放处,向第二道工序的出口存放处传递信息;第二道工序从其入口存放处,向第一道工序的出口存放处传递信息;第一道工序从其入口存放处,向原料库领取原料。通过看板,就将整个生产过程有机组织起来。
图4-16 使用看板组织生产的过程
目前,有企业在看板管理中结合了MES 和IOT 物联网技术,有机地形成了电子化,更加提升过程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