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流发展历程:美欧两大区别与共同点

物流发展历程:美欧两大区别与共同点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物流方面的法规,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美国运输部1997—2002年财政年度战略规划》的出台,为美国物流的现代化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

物流发展历程:美欧两大区别与共同点

1.5.1 国外物流发展的阶段与经验

1.美国物流发展的阶段与经验

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

(1)美国物流业发展的阶段。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4 个阶段:

1)20世纪初至50年代,美国物流观念的产生和萌芽阶段。在这一时期,物流已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地位上,物流仍被看作流通的附属机能。

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物流实践推广阶段。这一时期很多有关物流的论文、著作、杂志开始出现,有关物流研讨的会议也开始频繁召开,这些都推动了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物流实践活动的推广。1962年美国物流协会成立,协会的目的是通过年会、地区会议、学术会议和出版物,为跨行业的企业提供交流、培训渠道。

3)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物流理论成熟并逐步走向现代化阶段。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物流方面的法规,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理论上随着MRP、MRP Ⅱ、DRP 以及JIT 等先进物流方法的开发和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使人们认识到需要从生产流通的全过程看待物流,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物流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手段。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从“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改为“Nationa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标志着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

4)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深化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物流与生产、营销紧密相连,成为支撑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支柱之一。实践上物流技术和物流软件的发展不断加快,如EDI 的运用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带来了交易方式的变革,奠定了物流纵深发展的技术基础;POS 系统、条形码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使用,保证了物流信息采集的标准化和准确性,提高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率。《美国运输部1997—2002年财政年度战略规划》的出台,为美国物流的现代化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通过规划的实施,美国已重建一个全世界最安全、方便、经济和有效的运输系统,为美国人民提供更多灵活选择的机会。

(2)美国物流业发展的经验。美国物流业的发展现在已经相当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放宽管制促进物流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法规,逐步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等运输市场的管制,取消了运输公司在进入市场、经营路线、联合承运、合同运输、运输费率、运输代理等多方面的审批与限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运输费率下降、服务水平提高;1991年颁布的《多式联运法》,大力提倡多式联运的发展;1996年出台的《美国运输部1997—2002年财政年度战略规划》,提出建设一个世界上最安全、方便和经济有效的物流运输系统。这些政策法规的推行,为确立美国物流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提供了保障。

2)积极推进企业物流合理化。近年来,美国企业物流面临新的市场环境:一是随着企业经营全球化,物流与供应链覆盖范围扩大,管理复杂性增加,普遍需要全球性物流服务;二是由于市场的多变性以及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物流服务要有很好的灵活性,适应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变化;三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产品竞争转向服务竞争,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企业一方面打破部门界限,实现内部一体化物流管理,设立物流总监进入企业高层;另一方面,冲破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企业壁垒,结成一体化供应链伙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美国企业物流合理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将物流服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最近的抽样调查,在过去两年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8%,物流资产下降24.6%,订货周期从7.1 天下降到3.9 天,库存总量下降8.2%,说明美国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已从单纯的降低客户物流成本转变为多方面提升客户价值,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是美国的第三方物流已从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性服务向提供咨询、信息和管理服务延伸,UPS(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FedEx(美国联邦快递)、APLL(美国总统轮船有限公司)、RYDER(美国莱德物流公司)等一批物流企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与客户结成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美国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政府依旧按照原职能对物流各基本环节分块管理。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

2.欧洲物流发展的阶段与经验

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的先锋。在总体上,欧洲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同美国一样位居世界前列,处于发展期向成熟期迈进的产业发展阶段。

(1)欧洲物流发展的阶段。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具体如下:

1)20世纪50—60年代,工厂物流阶段。这一时期,欧洲各国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开始重视工厂范围内物流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对传统的物料搬运进行变革,对工厂内的物流进行必要的规划,以寻求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2)20世纪70年代,综合物流管理阶段。企业广泛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如JIT服务、全面质量管理(TQM)、全过程控制(TPC)等手段,努力降低运作成本,改进服务,提高物流系统的管理水平。

3)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物流阶段。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安排、订单处理、存货管理、运输、仓储、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货物流转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的协调管理,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即时生产、即时分拨、即时销售的且最大限度压缩库存积压的发达的物流管理系统。

4)20世纪90年代,全球物流阶段。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欧洲企业纷纷在国外,特别是在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的亚洲地区建立生产基地,从国外生产基地直接向需求国发送的商品流通量大大增加,全球物流应运而生。

5)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电子物流阶段。目前,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电子物流正在欧洲兴起,物流的来源由电子商务服务供应方提供;并实现供应与运输交易的最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物流的协同规划、预测和供应。

(2)欧洲物流业发展的经验。欧洲物流业发展的历史较长,其物流业是随着制造商和客户的要求不断变化而发展起来的。欧洲的物流业从产业政策角度考察,更具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1)政府对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给予极大支持。首先,欧洲各国政府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欧盟的成立促进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在统一的贸易、运输、关税货币等政策环境中,极大地促进了货物在全欧洲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其次,欧洲各国政府通过大力实施打破垄断、放松管制的政策措施,给物流行业创造出充分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促进各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再次,欧洲各国政府以租赁或无偿出资形式,不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着力进行大型货运枢纽、物流基地、配送中心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最后,欧洲各国通过建设物流产业标准化体系,大大加速物流业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各国先后制定了物流设施和装备的通用性标准,物流安全和环境的强制性标准,以及物流作业和服务的行业性标准等。

2)行业物流协会为物流业的发展做出显著贡献。第一,行业物流协会对整个物流产业起了引导和促进作用;第二,行业物流协会对各物流企业起了咨询服务作用;第三,行业物流协会对物流从业人员起了教育和培训作用;第四,行业物流协会对产业标准起了规范作用;第五,行业物流协会在企业、政府之间起了联络和交流作用。

3)建立物流管理中心,建设综合物流体制。以英国物流为例,20世纪60年代末,政府组建了物流管理中心,开始以工业企业高级顾客委员形式出现,协助企业制订物流人才的培训计划,组织各类物流专业性的会议,到了70年代,正式组建了全英国管理协会。该协会会员多半是从事出口业务、物资流通、运输的管理人员。协会以提高物流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并为运输、装卸等部门管理者和其他对物流有兴趣的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中心场所为宗旨。

3.日本物流发展的阶段与经验

日本的物流观念是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引入的,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由于其发展速度迅速,现代化程度较高和物流理论、实践的成果丰富,受到世界的瞩目,现已成为现代物流的先进国家。

(1)日本物流发展的阶段。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到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开始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物流”。日本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1953—1963年,物流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阶段。日本改变了以前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进入“保证运输与保管”的时代,着手发展陆路运输,加强保管、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工作。

2)1964—1973年,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纷纷建立物流部门与大型物流中心,积极推进物流设施建设,增大物流流量和物流处理能力。在物流管理方面,企业用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来适应市场环境的激烈变化以确保收益。

3)1974—1983年,合理化阶段。为了与工业标准化相适应,企业建立了物流标准化体系,使物流工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物流管理方面,为了全面降低物流成本,日本开始推进物流合理化措施,主要包括缩短物流路径、减少输送次数、实施计划输送、实行共同配送、加强库存管理、简化包装、扩大站台和运用省力化机器等。

4)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需求差异化阶段。多品种化和少量化成为生产经营主流,整个流通体系的物流管理发生变化。物流服务方面,表现在日本积极倡导的高附加价值物流、及时生产及时销售等方面。

5)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期,战略化阶段。“多品种、多频度、数量少、时间快”,被称为物流的显著特点。构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物流系统,完善了物流信息网络,加强物流的全面质量管理,实现物流的高效率化。同时进一步整合了物流资源,加强了相关部门的合作,完善了海、陆、空运输条件,发展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

(2)日本物流发展的经验。日本的物流产业较为发达,物流业信息化程度很高,条码技术、快速反应及有效的客户反应等技术在日本的物流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日本发展物流业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1)重视物流业的学习和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日本,在经济恢复过程中,十分重视学习美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在考察美国工厂的运输情况,如搬运设备、搬运方法、库存物资的堆垛方式与厂内运输有关的工厂总体布局和搬运技术的状况之后,正式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

日本物流业除了积极向他人学习借鉴之外,还非常重视自身的科学研究。他们成立了物流研究所、物流学会等机构,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和物流工作者,对共同关心的物流问题进行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研究。为了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意识,他们召开全国乃至国际会议,既积极提高物流业的战略地位,又积极提高物流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日本重视物流科学研究还体现在肯花大力气培养物流管理人才上。除了在有关的大专院校设有物流课程,培养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外,还有群众学术团体为社会培养一般的专业技术人才。如日本物流管理学会和日本物资流通协会,分别举办定期的物流大型讲座,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物流管理人才。

2)物流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日本物流业发展无论是在规划布局、硬件设施,还是在软件开发、规范管理等各方面都是紧紧围绕着社会需求展开的,有的甚至超前一步,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日本政府推进物流发展主要表现在积极加快建立物流基地:首先,由政府牵头确定市政规划,在城市的市郊结合部、内环线之外(或城市之间的主要干道附近)选择合适的地块作为建设物流基地的选址;其次,将基地内的地块分别以生地的价格出售给各个不同类型的物流行业协会,协会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内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同时成立专业公司来负责此项工作,协会成员的出资额可多可少,不足部分政府还可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再次,政府对已确定的物流基地积极加快交通设施的配套发展,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促使物流基地的地价升值,使投资者能得到回报;最后,各个协会的专业公司须根据当前本行业的实际需求在物流基地内统一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建成后由专业公司负责管理。协会中出资的会员都可以按照自己业务的大小向专业公司承租物资设施,并可享受相同的优惠价格。这样一方面保护了协会中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协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竞争,使物流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3)重视物流业信息化。为提高物流效率,适应流通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据1988年日本政府颁布的《运输白皮书》报告,80%的运输业者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利用了计算机,特别是路线卡车使用率达到了91%,航空运输业达到了91%,外航海运业为85%,仓库业为77%,路线卡车货运业的联网率达到了63%,与其他公司的联网率达到了50%,仓库业的联网率也超过了50%。(www.xing528.com)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物流业信息化程度已经很高。随着世界性的信息化浪潮的兴起,80年代后,流通业务将准时生产制引入商品流通中,生产者和销售者采用准时生产、准时流通的运营方式,加快了物流业信息化的步伐。通过信息化,物流企业在出入货统计与验证、库存管理联网、配送信息管理、载货明细表编制、货物追踪情报、运输车辆管理等方面实现了自动化和效率化。

1.5.2 国内物流发展的阶段与经验

在我国,“物流”是一个外来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当前国内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1.国内物流发展的阶段

国内物流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至改革开放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流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仍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实行计划生产、计划分配和计划供应。这一时期只有传统的储运活动,即传统的物资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活动,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活动。

(2)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国策被确立后,我国从日本引入了“物流”概念,物流开始在我国大地上出现,但当时我国物流业相当落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物流业的发展,为了改变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物流业发展十分落后这一极不协调的现状,我国从90年代初开始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物流业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在这一阶段,我国物流业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物流理论研究工作更加深入,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产品供应日益丰富,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国内市场出现了类型繁多的物流服务企业。我国物流业初具雏形。

(3)2000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物流发展阶段。21世纪开始,我国现代物流大踏步进入发展期,我国开始致力于现代物流的普遍发展。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进展:第一,物流政策环境得到改善。有关物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不断出台,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第二,物流规划工作井然有序。物流产业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加强了对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制定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广泛成立。企业也通过制定物流规划开始现代物流系统的建设。第三,物流信息平台与技术建设应用日趋广泛。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发展,我国的信息基础网络和实用技术已经能够支持现代物流的信息运作要求。互联网信息平台、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条码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现代化物流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第四,物流逐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如今,物流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物流企业大量兴建,国外发达国家名牌物流企业开始大批量地进驻中国,很多高等院校也都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

2.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物流业经过20 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物流效率和成本、专业化和信息化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诸多的问题。主要差距和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仓储管理成本高、库存量大,物流业务全而不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生产企业由于刚刚从计划经济下生产运营转入市场经济运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的节拍,企业对市场的需求预测还没有完全掌控,企业对市场的各种因素、基础数据还没有完全掌握,因此造成企业生产的产品库存量过高。过高的产品库存量使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大,使产品的库存保管难度增加。企业在储存原材料、在制品、成品时,由于企业的管理技术、设备、条件不完全具备,加之企业对人员管理的不到位,没有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岗位培训,造成企业保管成本急剧上升。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话充分代表了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的目前状况。企业在改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原有的员工数量较大,存在大锅饭的观念。企业为了更好地利用员工,不管本企业对物流是否懂得经营,将应剥离的物流管理业务统统地归结在管理企业业务之中,造成企业对各种经营面面俱到,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局面。

(2)物流管理重视不够,管理费用高。物流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当中,还没有认识到物流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物流还没有受到企业领导和经营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企业物流管理的意识,还没有把企业物流作为企业发展、企业管理优化、强化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关键手段。

生产企业在组织生产过程中,还没有认识到目前的组织机构及管理方法、企业的成本核算、原材料、在制品、装卸搬运、占有企业空间等存在的问题,是企业物流管理问题。企业运营的粗放式管理,造成人员庞杂,工作无规律遵循,管理随意性强。很多企业还处于人治,还没有进入规范化治理企业的阶段。生产企业多以生产管理为主,对物流的管理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没有将物流管理与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相连,只是要求能满足生产需求即可。这样,企业很多管理者均采用将库存增大的方法来抵消设备不良、人员技能低下的事实。

生产企业经常出现人找人、人找原材料的现象,经常出现停工待料的情况,企业操作员工不断地将物料搬上搬下,在制品、产成品不断地出库入库,造成企业浪费增大,企业内部搬运是企业的浪费现象。企业内部原材料、零部件的搬运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增加价值、不创造利润的搬运,只能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大。企业管理的无秩序,使企业不得不雇用大量的“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进行管理,造成企业管理成本增加。

(3)物流质量、效率效益差。我国物流经营管理仅仅是初级阶段,还有很多的管理技能及管理方法要探索和学习。就目前我国物流状况,相当一部分物流公司处于“占山为王”的状态。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仅仅是处于地理优势,依靠某种条件优势经营和管理,物流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物流管理的深奥之处。物流企业没有将自身定位在服务行业,还将自身定位为本企业、本集团的下属,没有主动服务意识。物流运输经常出现货物遗失、延期交货、货物损坏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物流市场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公平竞争阶段。不久的将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激烈竞争很快就会到来,这将促使企业直面竞争,改善自身的不良。

(4)物流管理不统一,阻碍了全国性综合物流体系的建立。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因此物流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国家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道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邮政局等各承担了一部分物流管理职能,如图1-6所示。从各地看,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因此,我国物流发展呈现出明显部门化、区域化特征,工业、商业、物资、交通等各自为政,都在上项目、抢市场,相互间协调性差,造成了资源浪费。这种局面也造成了企业物流活动很难达到必需的经济规模和预期的投资回报,致使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增长乏力。

图1-6 中国物流发展涉及的主要管理部门

(5)第三方物流占有市场份额比例过小。目前物流企业组成主要来源于制造业的出资建立和大型批发商的出资建立,以及大型连锁店的出资建立。各物流企业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本出资方,还没有针对社会而发展。企业经营范围、内容相对固定,造成企业设备闲置、人员浪费、业务不精的现象。我国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培养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经营者,使第三方物流经营份额比例增加,促使各企业的物流业务脱离企业,形成物流经营的市场竞争机制。

(6)物流人才匮乏。现代化的企业运营方式要求企业不断地更新、创新。物流企业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物流人才的匮乏。企业需要大批各层次的物流人才,虽然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培养了一批物流人才,可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速度相比只能算是杯水车薪。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和技术、资本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在物流供应链上,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贯穿其中,物流有关的生产、销售、运输管理和运营需要掌握各种知识和技术。

生产企业物流人员需要掌握多种知识和操作技能。生产企业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涉及的内容、部门及工作方法繁多,一个合格的物流人才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有:国际贸易与海关通关知识,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知识,仓储、运输知识,装卸搬运、安全管理知识,财务成本核算知识,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知识,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信息处理与物流质量持续改进能力等。

各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仅仅是初出茅庐,对社会及企业的物流生产需求还有一段的距离,因此我国应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发展和培养满足企业物流需求的人才。

有了差距就有了目标,我国物流行业应针对自身的不足,积极努力地去做,应与先进发达国家物流行业看齐,充分发挥中国人聪明智慧的头脑,将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壮大。

1.5.3 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1.国外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1)物流规模和物流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21世纪是物流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为适应物流全球化,企业可以通过合并、合作和战略联盟来扩大规模,走集约化、协同化的道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实力。

(2)物流服务的优质化和全球化。物流服务的优质化是物流发展的重要优势。物流成本已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多地注重物流服务的质量,好的产品应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理的价格提供给客户,这已成为优质物流服务的共同标准。

(3)第三方物流迅速发展。在物流渠道中脱离供应方和需求方的物流称为第三方物流。它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提供各具特色的高效率物流服务,增强企业的规模效应。同时,也因为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风靡全球,各企业为了确保核心竞争力的地位稳固,将非核心竞争力的部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进行提升,从而使第三方物流这种更具专业化物流发展方向的企业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4)绿色物流。物流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在物流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绿色物流就是要对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所出现的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保证物流行业和物流活动建立在健康、绿色的基础上。

2.我国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物流发展的阶段和现状,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一批运输、仓储类物流行业逐步向物流企业转变。随着我国社会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深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大批运输、仓储行业,为适应新形势下竞争的需要,正努力改变原有的单一仓储和运输服务方向,积极扩展经营范围,延伸物流服务项目,逐渐向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企业方向发展。

(2)物流企业开始重视物流服务的质量管理。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服务质量是物流企业的生命,它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我国的一些物流企业已经开始把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当作管理的重点,力争与国际接轨,并进入国际物流市场。

(3)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逐步运用在物流业务中。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一些物流企业就在其物流活动中开始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值得重视的成果,这为提高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

3.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

(1)专业化。专业化的物流实现了货物运输的社会化分工,可以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资金占用和库存,提高物流效率。在宏观上,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

(2)规模化。物流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物流业务的服务范围一般来说是全国性的,拥有遍布全国的网络体系,才能顺利完成每一笔业务的收取、存储、分拣、运输和递送工作。规模化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的历程来看,物流市场最终会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

(3)信息化。从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发展来看,在物流过程中信息技术设施自动化、经营网络化已经很普遍,它是物流发展的基石。

(4)国际化。物流的发展将突破一个国家地域界限,实现不同国家间的物流服务。国际化的物流通过分布在国际间的物流运送体系,以国际统一标准的技术、设施和服务流程,来完成货物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合理流动,这就为物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