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目标的建立基础是企业战略规划和企业生产目标分解。企业物流能否更好地对企业生产进行有效的支持,帮助生产计划顺利进行,即生产物流如何科学、合理,应围绕着企业的生产目标而制定。影响物流合理化的因素很多,有效地将企业生产中的规划、组织、管理、人员、资金进行结合,充分体现其高效性,是企业物流合理化的目标。
1.4.1 物流合理化的概念
物流合理化就是使物流设备配置和一切物流活动趋于合理。合理即合科整理或集合整理,具体表现为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
物流合理化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它是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即在一定的条件下,物流的运行速度最快,劳动耗费最省,流量最多,流质最好,服务最优,效力和效果最佳。
物流合理化是物流学科产生以来学者们一直关注、探讨的一个问题,也是产业界追求、探索的理想化目标。
1.4.2 物流合理化的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要使构成物流活动的包装、运输、配送、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各种单项活动实现合理化。
(1)包装合理化。主要存在着诸如采用什么样的包装种类,才能满足作为包装对象的商品的要求,例如,采用纸箱包装时,如何确定其尺寸、形状和强度等与物流有关的问题。
(2)运输合理化。作为运输方法,可以选用卡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如使用卡车时,是使用自备卡车,还是使用运营卡车。各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采用哪一种方式才是最经济、最合理的,都值得研究。
(3)配送合理化。如配送中心的选址、配送方式的选择、配送路线的安排等。
(4)仓储合理化。仓储也存在着是选用自备仓库还是营业仓库的问题。如果建造自备仓库,也存在着建造单层仓库、多层仓库还是高层自动化仓库,以及仓库结构采用架式还是棚式等问题。
(5)装卸搬运合理化。如在考虑以托盘将货物成组并使用叉车进行装卸搬运时,就存在着用哪一种叉车最适于货物对象的装卸搬运作业的问题;在使用传送带或其他自动搬运机械时,存在着使用方法的问题。
(6)流通加工合理化。如在物流过程的哪一部分进行流通加工最好,以及流通加工的方法是否有实现机械化或自动化的可能性等问题。
(7)信息处理合理化。这是最令人关注的问题。物资实际流动的背后,必然会发生信息的传递。如何填制作为信息传递媒介物的出库单证和发运单证,以及通过什么终端将这些信息存储于计算机中,如何使用计算机处理等,都与物流信息体系的设计和改善有关。
综上所述,物流合理化的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使上述各种单项活动达到合理化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除了引进必要的设备和工具之外,改善操作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各职能部门应致力于所承担工作任务的合理化,不过,物流的合理化,并不是仅靠第一阶段的工作就能充分完成的,也就是说,仅仅依靠各职能部门在合理化方面的单独努力并不能充分地实现整个物流的合理化。
2.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应通过“整体思考”,使物流系统合理化。
由于物流内部各活动之间存在着交替损益的关系,因此,一个部门的合理化,并不表示物流整体的合理化。如果将仅从个别部门考虑的方法称为“局部思考”,那么,以整体目的为主的考虑方法,可称为“整体思考”。
1.4.3 企业物流合理化途径
“合理化”的含义,就是事物的主体,或者事物的普遍性处于全面、客观、适中、科学状态,也可以说是处于符合规律、符合客观、符合实际的状态。生产企业物流合理化也应该遵循这一思维原则。物流合理化的途径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结合经营环境、发展态势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来讲,生产企业的管理是纷繁复杂的,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然而孰轻孰重,先解决哪个、后解决哪个需要决策者定夺。如果企业的决策者不懂物流,或者对物流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那么这个企业恐怕就会重生产、重销售、重质量、重人才、重信息、重市场,就是不重视物流。由于企业决策者轻视物流,当物流部门与其他部门发生矛盾时,就会牺牲物流部门的利益。因此,物流合理化需要企业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发达国家生产企业的决策者都把物流作为企业的支柱部门对待。(www.xing528.com)
2.全体员工要认识一致
企业实现物流合理化需要全体员工认识一致,没有一致的认识,则没有行动的统一。物流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物流合理化不单单是物流部门的任务和责任,与企业的其他部门也密切相关。如企业各个分厂、车间、仓库及产品质量、大小、形状设计等都应考虑物流的合理性,这就需要企业决策、设计、生产、销售等部门全体员工对物流合理化认识上的一致。
3.建立科学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物流体系的建立与有效执行取决于建立高效完善的组织机构。企业物流体系的合理化、科学化,首先应重视员工团队的组成,即组织机构的形成。企业应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以引导员工积极努力工作。目前,很多企业组织机构过于庞杂,解决问题时间长,办事拖拉,造成企业管理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组织机构应尽量压缩减编,采用“三层管理、大部门”的方式。三层管理即决策层(董事会、总经理)、执行层(中层管理者、二级经理)、操作层(操作者、一般职员)。大部门即将工作任务相关联的部门组合在一起,办事、解决问题可以直接坐在一起进行讨论,容易形成团队意识,易推行项目管理制度,减少“扯皮”现象发生,可以使企业办事效率提高,使企业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
4.建立企业物流的标准作业
企业物流的合理化与企业标准作业的建立与推广息息相关。企业物流作业复杂烦琐,其工作内容广泛,涉及的操作流程相对复杂,物流质量难以控制。物流要做到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必须执行标准作业。标准作业通俗地讲其目的就是要达到“一百个人做事一个样”的效果。企业物流从物料的采购开始,到产成品的售后服务,应针对每一项工作进行标准作业的制定。标准作业的制定不仅仅是建立在文字资料之上,标准作业企业还应积极培训员工、督促员工、考核员工,使员工的工作按标准作业执行。长期认真执行与反复培训考核,促使员工对标准作业流程习惯化,达到企业物流的质量可控,且达到质量要求。
5.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
企业物流的合理化,需要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保障。
以往企业对物流认识不足,仅仅认为物流是对物料的仓储、保管、发放而已。物料的仓储、保管、发放,企业多由“老弱病残”人员完成,仅仅是以不丢失、不损坏、及时发放为目标,而现实的物流管理远远不止这些,它从物料的采购开始到企业产成品的售后服务包罗万象,这样的复杂工作和项目势必需要采用更先进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科学管理的内容很多,包括对人员的招聘、培养、考核、岗位定编;设备设施的选择、采购、使用、维修保养;物流各项作业的标准化编写、培训;企业成本的细分化、成本核算;物流工作流程中安全制度的建立及执行、考核;企业对现有制度的总结、改善,激励制度的建立等。
企业经营者只有学习和不断完善这些管理方法,才能使企业物流的运营更加顺畅,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6.合理控制库存
企业物流是通过库存、仓储来调剂企业生产对物料的需求时间及需求量的。企业物流的库存管理占用资金量非常大,企业只有合理地选择物料库存量才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企业物流库存有以下四种形式:
(1)在途库存(移动库存)。在途库存是指企业根据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及物料的库存量,向供应商进行原材料订购的途中运输总量。可理解为“从甲地往乙地运输途中的物料数量”。
(2)最小库存。最小库存是企业根据生产计划、采购计划、采购周期而制定的。由于生产需求存在着不确定性,企业需要持有周期库存以外的最小库存维持企业生产。企业根据生产情况做相应的调整。一般来说,为了提高库存的周转率和降低库存的运作成本,大部分企业都会尽量减少最小库存量,最小库存量的多少一般与其销售、生产有关。
(3)最大库存。最大库存量的设定要根据企业生产计划用料的需求、库存面积、库存投入资金及企业战略决策而设定。
(4)安全库存。安全库存是指用于缓冲不确定因素(如大量突发性订货、交货期突然延期等)而准备的库存。安全库存是企业为了防止生产量突然变化及不可控因素的发生,避免物料影响生产正常运行而采取的物料仓储行为。安全库存数量是根据生产计划、销售情况、时间季节而制定,一般情况下,企业物料的安全库存量是企业一个生产班次用量的2 ~3 倍。
7.通畅的物流信息平台
企业物流的合理化、科学化依赖于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物流信息系统是企业物流的命脉。物流的需方、供方,在时间、数量、品种、质量上的需求都依赖于信息的传递。随着企业物流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进入了企业战略规划。物流信息管理包括数据的收集与录入、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管理、信息维护和使用等内容。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的建立。
8.推行精益生产思维
企业物流的合理化,更重要的是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目前产品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促使企业加快改革步伐。例如,丰田生产方式的精益生产意识,使更多的企业得到收益。丰田公司推出的“用最少的人、最少的设备、最少的投入、最少的场地,获得最大的效益”的理念,深深地触动了企业管理者的思维。丰田生产方式是公认的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企业推行精益生产、准时化生产,可以使物流实现少人化、低成本、高效率,可以使企业获得高利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