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解释与其专业背景有关。当人们从不同的背景来定义和解释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时,其定义和解释的着重点也有所不同。比较多的是从物流的角度去阐释,毕竟供应链与物流关系密切。譬如,哈里森(Harrision)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其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将成品销售到最终用户的功能网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把供应链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国标的定义比较简洁。从便于把握的角度,供应链可展开叙述为: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形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它是一个分层的企业网链,包含所有相关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同时,它不仅是一条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值。
从供应链上述定义出发,可以得出供应链的几个关键特征:
(1)凡供应链都围绕一个核心企业。所谓的供应商、销售商都是对它而言的。所谓的链都以这个关键节点出发上溯和下延。可分别称为上游和下游供应链。即我们关注供应链,关注的是它外部,而不是内部。
(2)凡供应链一定是横跨企业内多个部门和企业间的,因此供应链从其结构而言,是一个供应网链。物品在跨越供应链中的企业时必有一个增值过程,所以又称为增值链。由此,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因不单独计算增值,一般不属于供应链研究的范畴(属于工厂物理学或工业工程的研究范畴),可以“供应关系”称之,以示区别。
(3)凡供应链都有一个整体目的或宗旨。任何一个供应链的建立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宗旨,就是要以更高的效率和效益达到整体最优。其中,核心企业的最优是优化的出发点。对一个长期合作的、稳定的供应链而言,整体最优是通过核心企业上传和下延的。(www.xing528.com)
供应链概念的提出和受到高度重视与生产的专业化和全球化密不可分。以供应链的视角来看待全球化的生产系统,制造仅仅是链上的一个环或一个节点,运输,尤其是跨洋运输,显得影响更大;同样,高额的持有成本也使得库存问题更加突出;在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的当今,市场营销也受到了高度重视;产品的成本、质量、服务不仅仅与自己企业有关,同时与上下游供应链关联企业有关。这就是当今经济社会“不存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的原因所在。
每个特定的企业,有特定的供应链结构。该企业的供应链结构是围绕着该企业向上游和下游展开的。在包括企业制造(也包括服务产品的抽象的“制造”)节点的整个供应链中,我们既要关注企业内部,即企业核心技术、核心能力、专业生产能力,又要关注企业外部,即其上下游供应链管理能力,简称供应链管理能力。没有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不管其制造能力多么强大,最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局面。这一点在供应链相对较为复杂的先进制造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换言之,先进制造业必须要有高效的供应链作支撑。即供应链效率关乎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一个持久不衰的制造企业背后必有一个高效的供应链。
对供应链理解的不同,自然导致对供应链管理理解的不同。在供应链管理定义方面,影响较广的是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CSCMP)的定义:供应链管理包括对所有涉及获取资源与采购、转化以及所有物流管理活动的计划和管理。重要的是,它还包括与那些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以及客户等渠道伙伴的协调与合作。从本质上来说,供应链管理整合了企业内部和跨企业的供应与需求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一项整合的职能,其最基本的责任就是将企业内部和跨企业的业务职能和业务流程连接为一个紧密结合和高效的业务模式。它包括前面所述的所有物流管理活动和生产运营活动,并且促使市场、销售、产品设计、财务以及信息技术等职能的流程和活动的协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国标定义强调了手段,实际上,手段不止一种,它更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满足一定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最小或效益最大而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服务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一体化管理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