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陆主要水产品品类与产量
2012年大陆水产品产量为5907.68万吨,同比增长5.43%。其中,养殖产量4288.36万吨,增长6.59%,占总产量的72.59%;捕捞产量1619.32万吨,同比增长2.49%,占总产量的27.41%。按当年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总产值9048.75亿元,实现增加值5077.95亿元,与渔业相关的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4145.94亿元,实现增加值1400.70亿元。
渔业产值中,海洋捕捞产值1706.67亿元,实现增加值960.35亿元;海水养殖产值2264.54亿元,实现增加值1308.18亿元。淡水捕捞产值369.85亿元,实现增加值209.40亿元;淡水养殖产值4194.82亿元,实现增加值2333.09亿元。水产苗种产值512.87亿元,实现增加值266.93亿元。
大陆水产养殖面积达到808.84万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18.09万公顷,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6.96%,淡水养殖面积590.75万公顷,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73.04%[1]。
在水产品中,淡水养殖产品主要以鱼类为主,占总产量的比重在80%以上;其次是以虾为主的甲壳类,占总量的10%左右。海水养殖水产品中,70%以上是贝类产品,主要是蛤和牡蛎;其次是藻类,主要品种是海带;甲壳类产品产量居第三,其中虾类主要是南美对虾,蟹类则是梭子蟹。
从地区分布看,山东、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辽宁等省份是水产品的主要产区,年产量在500万吨以上,其中山东、广东达到800多万吨。其中,淡海水养殖产量居前的分别是广东、山东、福建和江苏,四省市产量占到总产量的近一半;捕捞产量居前的分别是浙江、山东、福建和广州,占捕捞总量的60%多。
(二)台湾地区主要品类与产量(www.xing528.com)
2011年台湾地区养殖与海水产品产量为122.26万吨,同比增长4.56%,其中远洋渔业产量为70.21万吨;近海渔业产量为17.30万吨;沿岸渔业产量为2.81万吨;海面养殖产量为3.81万吨;内陆养殖产量为28.12万吨,包括咸水渔场产量13.95万吨和淡水渔场产量13.97万吨。
2011年台湾水产品总产值为1059.01亿新台币,其中远洋渔业产值为475.32亿新台币,近海渔业产值为130.01亿新台币,沿岸渔业产值为35.92亿新台币,海面养殖业产值为60.79亿新台币,内陆养殖业产值为356.92亿新台币。
台湾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5260.89公顷,其中海面养殖13115.44公顷,平均产量为2.91吨/公顷;咸水渔场22450.81公顷,平均产量为6.21吨/公顷;淡水渔场18502.36公顷,平均产量为7.55吨/公顷。
从品种结构看,台湾海水类产品以正鲣(16.23万吨)、秋刀鱼(16.05万吨)、鱿鱼(10.45万吨)、鲭鱼(9.86万吨)、长鳍鲔(4.72万吨)、大目鲔(5.06万吨)和黄鳍鲔(5.52万吨)为主。贝类产品以牡蛎(3.46万吨)、文蛤(5.98万吨)和蚬(1.47万吨)为主。甲壳类产品以虾类为主,主要是虾蛄(0.89万吨)、白虾(0.88万吨)和长脚大虾(0.65万吨)。淡水产品主要以吴郭鱼类、蚤目鱼(虱目鱼)、鲈鱼和鳗鱼为主,产量分别为6.72万吨、4.95万吨、2.42万吨和1.05万吨。
从分布地区看,远洋渔业主要以高雄市和境外补给港为主,产量分别达到22.33万吨和41.32万吨,占到总产量的90.65%;近海渔业集中在宜兰县、基隆市、台北市和高雄市,产量分别为7.30万吨、3.76万吨、2.65万吨和1.37万吨,四市县产量占到总产量的86.89%;沿岸渔业主要集中于新北市(4860吨)、屏东县(3985吨)、花莲县(3316吨)、新竹市(2843吨)、宜兰县(2836吨)和基隆市(2210吨),六市县产量占到总产量的70%以上;海面养殖主要集中于台南市(5548吨)、彰化县(3788吨)、云林县(11350吨)、嘉义县(14044吨)和澎湖县(2289吨),五市县产量占总产量的97.17%;内陆养殖集中于云林县(64560吨)、台南市(60871吨)、嘉义县(48165吨)、高雄市(39036吨)、屏东县(30341吨)和彰化县(21367吨),六市县产量占总产量比重的94.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