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畜禽肉类安全生产体系与流通质量比较分析

畜禽肉类安全生产体系与流通质量比较分析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扶持建立畜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保证流通质量的基础。作为整个畜禽肉类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基础,免疫标识贯穿于动物从出生到屠宰所历经的防疫、检疫、监督环节。

畜禽肉类安全生产体系与流通质量比较分析

(一)台湾地区畜禽肉类流通质量安全体系

1.提升安全技术研发能力

台湾通过财政项目的重点支持,促进农业主管部门(原资料“农委会”)相关试验机构、大专院校及畜禽生产业界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发能力,提高畜禽产品安全卫生基准与健康价值。重点领域包括:①疫苗研制。台湾目前对疫苗研制很重视,动物疫苗重点产业已成为台湾地区十大重点农业产业之一。②药残检测。如台湾以当局农业主管部门(原资料为“农委会”)、财团法人“台湾畜产会”“养鸡协会”及相关学者专家,组成土鸡无药物残留生产辅导团队,协助统合经营业者办理药残监控及来源诊断,并建立追踪查核资料库,改善土鸡药物残留问题,确保禽肉安全及品质。③完善禽畜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对畜禽生产设施、生产机具、生产及防治资材等实施补助,以及保证饲料安全等。扶持建立畜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保证流通质量的基础。2004—2010饲料生产与卫生安全管理计划补贴经费总计见表8.4。

表8.4 2004—2010年台湾地区饲料生产与卫生安全管理计划经费 (单位:元新台币)

资料来源:根据台湾农业主管部门(原资料为“农委会”)补助资料表统计。

2.推行畜禽产品履历制度

台湾地区于 2003年起开始规划及推动农产品产销履历记录制度,特别是猪与禽产品产销履历制度,除了加强对“农产品由田间至餐桌间”的信息流程管控外,还可让台湾优良农产品通过这种透明化、可追踪的制度,开拓境外市场。2005年,台湾已将猪肉作为推动产销履历制度的主要农产品种类之一,并着手制定猪只、禽只的“台湾良好农业规范”,建立生产者可依循的生产作业流程标准与应记录事项。2006年起,台湾开始大力辅导养殖户依据标准从事生产作业与详实记录,同时建立猪只产销履历信息系统。2007年,开始实施第三者公正认、验证制度,产销履历猪肉产品验证机构成立,并开始帮助建立稳定、安全的供货体系,产销履历猪肉开始全面上市贩卖。

2007年11月7日,台湾公告牛肉羊肉等3种畜产品的“台湾良好农业规范”及相关作业图表,畜产试验所恒春分所负责订定的羊肉产销履历制度其相关作业流程与流程图也开始实施。2008年有产销履历的台湾产羊肉开始上市。

3.大力完善生鲜肉类物流配送体系

台湾当局主要通过设施设备补助的形式支持生鲜肉类物流发展。主要补助两类设施设备,即集运车和畜禽品运输车冷藏车厢。目的是通过协助业者增设温控运输设备,确保禽肉卫生安全。同时整合肉类运销业者低温运输设施,建立区域配送网络。其中,集运车的补助对象为相关县(市)的产业团体,对涉及食品安全工作、补助对象为产业团体非营利机构的,其补助比率以不超过3/4为原则;畜禽品运输车的冷藏车厢,包括冷藏车厢外壳、冷藏压缩机组等,以农民、农民团体、产业团体或农企业为补助对象,以不超过总额1/2为原则。

4.补助禽畜交易设施和交易市场建设(www.xing528.com)

主要补助包括畜禽肉类屠宰设施、交易中心的相关交易设施、多功能肉品物流中心等三类。此外,在传统市集台湾产禽肉示范摊位上,也补助给县(市)政府、产业团体、登记有案的禽肉摊商。同时,鼓励安全生产运销设备、设施的应用。

5.对问题产品严格实行无害化处理

加强畜禽安全生产行销与培训,不断对生产者宣传与教育安全农业的重要性。对流通过程检验检疫出的问题产品采取零容忍态度,严格执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包括制度化的养殖户养殖数量的登记、生产追溯管理、生猪保险理赔、化制场的设立、病死猪的运输等环节,并完善相关补助。

(二)大陆畜禽肉类流通质量安全体系

1.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体系是保证产品流通质量安全的基础依据。我国于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并于2009年7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从制度上解决包括各类农产品和食品在生产、流通、加工环节的安全问题而制定。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相继出台,初步形成了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框架,也为畜禽肉类产品流通建立了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体系。

2.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为了实现产品安全质量的透明化监控,大陆实施过类似台湾地区产品履历制度的购销台账制度,但是没有收到预期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国家开始借助条码、射频识别等技术、工具实施信息追溯制度。2012年2月,国家商务部启动了对大连、上海、南京、无锡等城市的肉类、蔬菜产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评估工作,尝试实现肉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流通全程可追溯体系。

国家商务部、农业部联合建立的肉菜追溯体系包括:①免疫标识管理。作为整个畜禽肉类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基础,免疫标识贯穿于动物从出生到屠宰所历经的防疫、检疫、监督环节。②溯源物资管理。包括肉类产品安全追溯体系中使用到的智能识读器、出票打印机、SIM卡、IC卡以及追溯体系中各级机构的硬件终端、数据库软件系统。③电子产地检疫的出票管理。动物检疫员在线查询动物的免疫情况后,对免疫合格的动物,不能直接出具电子产地检疫证明,还应进行临床检疫,观察动物有无疫病表征。④信息采集的管理。作为溯源系统的信息基础,信息采集主要来自于防疫、检疫、监督等日常工作中。采集的基础信息包括养殖信息、免疫信息、产地检疫信息、运输监督信息、屠宰检疫信息等等。⑤监督人员的管理。包括对人员的规划、调整、配置、培训、奖惩等管理工作。⑥投入品的管理。主要包括疫苗、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生产资料的管理。

3.完善兽药残留监控体系

随着人们对畜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畜产品中的兽药残留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此我国建立了畜产品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完善畜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并进一步提升兽药的开发与研究,建立了兽药安全监控信息网。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对保证畜禽肉类质量安全和中国养殖业进出口都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