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是世界粮食的主要产区,其粮食作物主要分为谷类、豆类与薯类等三大类,具体包括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小米、大麦、大豆以及其他杂粮等。其中,习惯将稻米和小麦称为细粮,玉米、高粱、薯类等称为粗粮。按照用途区分,可将供人食用的粮食称之为口粮,用于养殖之用的为饲料粮,用于工业品原料及酿造之用的称作工业用粮。目前,大陆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小。在大陆东部地区,因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大量占用了耕地;在西部地区,因生态保护用途而退耕还林则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矿企业和交通等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城市不断向外扩张等因素,都已经或正在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据国家统计局资料预测,到2050年,非农用建设用地将达4800万亩以上,其中估计要占用耕地1300万亩,农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由于不同粮食品种产量的不均衡,导致某些品种的粮食需进口。例如,1996年以前大陆进口小麦的原因是单纯追求弥补国内小麦数量不足,且进口品种多为价格便宜的软质小麦。目前,小麦的国内年度供给量,包括生产量和库存量,基本能够满足需求,所以进口小麦品种主要为国内生产不足的品种,主要有加拿大硬质红春麦、澳大利亚硬质白麦、美国硬红冬麦和美国软红冬麦等。大陆小麦进口的来源国主要集中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和阿根廷等国家。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公布的“2010年粮食安全风险指数”,中国排名第96位,在全球163个经济体里排名中等偏后,被列为“中度风险”的国家。(www.xing528.com)
大陆粮食生产的主要原则是“生产与消费就近”。由于大陆幅员辽阔,纬度跨度大,地形复杂,气候各异,大陆各省市自治区出现了不同重点的粮食生产。按主要粮食类布局,水稻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以长江中下游与成都平原为主;小麦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玉米分布在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以吉林、山东、黑龙江三省为主;大豆主要分布在东北及华东地区,其中黑龙江与山东占第一、第二。从供需平衡总量看,余量和缺粮的省份交错产生;从粮食品种供需平衡角度看,则几乎每省区各有余有缺,造成长江中下游大米由南向北运销,东北的大豆、玉米、小麦向长江流域等地运销。大陆现有耕地呈逐年缩减趋势,复种指数也已不低,粮食播种面积呈现年际间少量波动,主要是由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间此消彼长所致。多年来大陆粮食的增产,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提高复种指数等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