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克明从粮食,经济作用,肉、蛋、奶、水产品、蔬菜等几个领域概括了中国农产品供求的大体趋势[12]。总体上,中国粮食作物总体呈现供给逐步趋紧的态势;经济作物,日常消费的肉、蛋、奶、蔬菜等供求较为平衡。
(一)粮食供求关系趋于紧张
“十一五”期间,我国粮食自给率已经低于95%。2006—2010年国内粮食生产人均占有量依次为378.9公斤、379.6公斤、398公斤、397.7公斤和407.7公斤,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由于粮食消费快速增长,2006—2010年粮食自给率分别为94.6%、94.6%、93.3%、92.5%和91.6%,低于95%,并呈逐年下滑态势。
同时,我国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稻米供求基本平衡,粳米供给长期偏紧。玉米供求格局已经从过去的宽松过渡到“紧平衡”状态,随着饲料和深加工业的发展,供求缺口还将逐步增大。其他品种方面,小麦供求总体平衡,但加工专用品种短缺。大豆长期依赖进口,食用油和饲料供给紧缺。这种结构矛盾还体现在区域性不平衡加剧。粮食主销区逐步扩大,调出区域减少,产需缺口逐年扩大。西部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较差、粮食生产水平较低,存在供需缺口。此外,利用国际市场进口的难度增大。全球粮食供求将呈偏紧态势,粮食贸易量大幅增长的可能性较小。
(二)棉、油、糖等经济作物保障压力加大
近年来,我国棉、油、糖开始出现供不应求。2010年我国棉花供需缺口达400万吨左右,食用植物油产需缺口达1500万吨,食糖供求缺口300万吨。预计未来棉花产量不足需求将成为常态。“十二五”期间,国内居民棉花、食用植物油和糖料的需求量呈逐年增长趋势,这几类经济作物供求呈现长期偏紧态势。(www.xing528.com)
(三)肉、蛋、奶、水产品供给总体有保障
目前,我国主要畜产品总量能够实现基本平衡,其中猪肉总体上将呈现供略大于需,但周期性波动难以根本消除。牛羊肉处于紧平衡状态,有可能出现区域性和季节性供应紧张;禽肉供应充足并可适当出口;禽蛋生产年递增1.0%,2015年总产量或将达到2900万吨,能够保持自给并略有盈余;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奶类消费将分别以年均3%和5%的速度递增,奶类产品供给存在一定缺口;此外,我国水产品生产将保持年均增长2.23%的发展水平,2015年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以上,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四)蔬菜供给基本充足
目前我国蔬菜供给基本能够满足需求。“十二五”期间,随着人口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镇化建设加快,商品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将呈现增长趋势。与此同时,受到蔬菜新鲜易腐、不耐贮运,受灾害性天气多发、重发、频发的影响,加之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产季节性、结构性、区域性供给波动将加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