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生产连续多年稳定发展,农业产品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保持提升态势,市场供应充足。2000年到2011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情况见图4.1。
图4.1 2000—2011年我国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经网整理。
近年来,中国大陆农业增加值基本保持增长态势。2011年,中国大陆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较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从各主要农产品产量来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1年,中国大陆谷物、豆类、棉花、油料、茶叶、水果、肉类、禽蛋、牛奶、水产品等产量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具体可见表4.1。国内农业实现“五个首次”,即①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1424亿斤,首次登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②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八连增”;③三大主粮(水稻、小麦、玉米)首次超过了1万亿斤;④人均占有粮食首次达到了850斤(粮食安全标准线是人均800斤);⑤除了粮食以外,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等十大农产品也是全面增产,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16年来的首次。
表4.1 2007—2011年国内主要农业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二)粮食供给情况
2012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粮食生产投入继续增加,农业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粮食生产获得了好收成。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比2011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9]。
1.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高产作物面积增加
近20年来,国内粮食种植面积有一定的波动,但自2003年以来保持相对稳定。1991—1994年有少量下滑,随后又缓慢回升。自1998以来,又出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至2003年到达低谷,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仅为99.4百万公 顷。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2003年以来一直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图4.2)。
201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亿公顷,比2011年增加694千公顷,增长0.6%。其中,稻谷、玉米分别达到30297千公顷和34949千公顷,分别比2011年增加240千公顷和1407千公顷;小麦和大豆播种面积分别为24139千公顷和7177千公顷,分别比2011年减少131千公顷和712千公顷。因播种面积增加增产粮食358万吨[10]。
图4.2 1991—2011年国内粮食生产播种面积及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粮食作物单产稳步提高
近10年来,国内主要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均保持平衡,并呈现增长的趋势。2012年,全国粮食作物平均单产5299公斤/公顷,比2011年每公顷增产133公斤,提高2.6%。其中,稻谷、小麦、玉米每公顷产量分别达到6743公斤、4995公斤和5955公斤,分别增产55公斤、158公斤和207公斤。因单产提高增产粮食约1478万吨(图4.3)。
图4.3 2001—2011年国内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3.玉米成为第一大粮食品种
国内的三大粮食品种,小麦产量相对稳定,稻谷产量略有波动,玉米的产量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与稻谷产量的差距逐年缩小,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20812万吨,增产1534万吨;稻谷产量20429万吨,增产328万吨;小麦产量12058万吨,增产318万吨。玉米产量超过稻谷产量383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图4.4)。
图4.4 2001—2011年稻谷、小麦、玉米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4.粮食零售价格持续上扬
近十年来,除了2002年国内粮食价格出现略有下跌,但紧接着是2003、2004年的恢复性反弹,并持续保持平稳上扬的趋势。特别是近五年来,受种植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全国粮食零售价格累计提高12.3%,并将延续一段时期(图4.5)。
图4.5 2001—2011年国内粮食零售价格指数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三)棉花供给情况(www.xing528.com)
1.供给波动较大
国内主要有三大产棉区域,即新疆棉区、黄淮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因产区气候条件、病虫害、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棉花是国内农产品供给波动较大的一类,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长期以来一直呈现较大的起伏(图4.6)。
2010年,棉花生育期内,我国部分棉区受低温、阴雨、寡照以及洪涝灾害影响,棉花单产和品质下降。全年棉花种植面积为484.9万公顷,较上年减少10.3万公顷;棉花产量596.1万吨,较上年减产6.5%。2011年,全国棉花整体长势又属正常,平均单产95公斤/亩,增长了11.6%;总产量754.8万吨,增长21.2%。
图4.6 1991—2011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及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价格状况
棉花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国内的棉价出现过两次大的波动,第一次是2003年度,当时的棉价最高涨到18000多元/吨,后来跌至不到12000元/吨;第二次是2010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棉花价格一度大幅飙升,棉价最高涨到31000多元/吨,期货上涨到37000多元/吨,2010年全年平均价格为19411元/吨,同比上涨51%。2010年底棉花价格为27035元/吨,同比上涨83%,创历史新高。后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迅速回落,受2010年棉花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棉农收益明显提高,大部棉区2011年种植意向较2010年有所增加,棉花产量有所增加,同年棉花跌至不到19000元/吨(图4.7)。
图4.7 2002—2011年国内棉花生产价格指数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四)油料供给情况
国家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不断提高我国油料生产。油料产量由1991年的1638.3万吨上升到2011年的3306.8万吨,增长了1倍多(图4.8)。
图4.8 1991—2011年国内油料种植面积及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国内主要油料作物的发展形势来看,国内食用植物油资源供给呈稳定增加的态势。从2008年起,国内油料生产实现四连增,油料的供给比前几年明显宽松。2011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13855千公顷,较2010年减少了35千公顷;油料产量3306万吨,同比增长2.3%。油料的生产率有显著提升。
(五)糖料供给情况
1991年我国食糖市场放开以来,国内糖业重现生机。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糖料生产国。我国18个省区产糖,沿边境地区分布,南方是甘蔗糖,北方为甜菜糖。甘蔗糖占全国白糖产量的80%以上。2011年,全国糖料种植面积达1948千公顷,产量达12516.5万吨,其中,甘蔗产量为11443.4万吨,占91.4%;甜菜产量为1073.1万吨,占8.6%。我国白砂糖产地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其中,全国产糖量的95%集中于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等五个优势省区(图4.9)。
图4.9 1991—2011年国内糖料种植面积及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六)茶叶供给情况
全国有20个产茶省,8000万茶农,有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国内茶业依靠政策、投入和科技进步,凭借良好社会环境的带动,全国茶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11年,国内茶园面积为2113千公顷,较2010年增加143千公顷;茶叶总产量为162万吨,同比增长10%。茶叶出口32.26万吨,同比上升6.66%;金额9.65亿美元,同比上升23.08%,出口数量和金额双双再创历史新高(图4.10)。
图4.10 1991—2011年国内茶叶种植面积及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七)水果供给情况
近年来,我国水果生产面积稳中有增,产量稳步提高,水果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位。2011年果园面积11831千公顷,产量22768.2万吨。苹果、柑橘、梨是中国最主要的三大水果,产量占到58%。据农业部统计,2012年全国水果种植面积同比增加1.2%,产量同比增加6.6%。中国水果种类丰富,作为商品栽培的有三十多种。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苹果形成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个产业带;柑橘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18个省区;梨的分布比较广,大陆31个省(市、区)都有种植;香蕉、菠萝、荔枝、龙眼、芒果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图4.11)。
图4.11 1991—2011年国内水果种植面积及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