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研发水平的确定
目前,学术界在选择度量一国国内研发活动水平代理变量上做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在研发方面投入的资本存量来表示,如用研发投入的金额来度量(仇怡,2005);另一种做法是为了剔除国家规模的影响,采用研发投入的密度来度量(Guellec and Van Pottelsberghe,2001)。考虑到第二种方法更能真实反映一个国家研发活动的相对投入水平,本书也采用该指标来度量我国各年度研发投入情况。研发密度(S td)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来表示,研发强度越大,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就越强,计算所需的历年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9]。由于研发投入可以产生持续的影响,所以不能仅仅只用当年新增的研发投入来表示一国的研发水平,而应该用研发投入的存量来体现出历史投资对研发总投资的影响。本书采用的是通用的永续盘存法来计算中国历年的研发存量,即:
RDt为各年研发支出流量,用以2001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进行了平减。2001年的研发存量采用Griliches(1980)提出的方法进行计算:
g为2001年到2013年平均增长率,δ为研发资本折旧率,本书沿用Coe and Helpman(1995)回归所得的5%。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相应的回归方程设定为如下形式:
方程的回归结果详见表6-9。从表6-9可以看出,研发投入强度与跨境贸易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滞后一期仍然为显著负相关,但阻碍作用减小,滞后两期为不显著负相关(-0.0079)。与商业存在关系也为负但并不显著,滞后一期和二期也仍然为不显著负相关。国内研发起到的作用与人力资本起到的作用类似,有利于国际贸易的技术扩散,Cohen和Levinthal(1989)认为较强的国内研发基础意味着更强的研发能力和对FDI 所含技术更强的吸收能力,东道国的人力资本只有达到一定的门槛值,东道国才能从FDI 的技术扩散中获益(Xu,2000)。张建清、孙元元(2011)的研究也发现若控制人力资本对进口和FDI所含技术的吸收,进口和FDI 就会都不利于本国的技术进步。可见企业进口的中间品以及外资必须与企业技术员工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价值,才会产生技术溢出,尤其是外资的进入替代了国内企业的部分的研发和投资,进而产生了“技术替代”效应。薄文广(2007)则认为这是由我国科研人员的产出效率低下造成的。(www.xing528.com)
表6-9 研发对生产性服务贸易溢出效应影响的实证结果
注:模型(六)为包括影响因素研发SD分别与fdi和trad的交乘项;最后一行为将研发水平滞后一期后对trad的影响回归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