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融合的均衡性转变

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融合的均衡性转变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比较大,反之却并不成立。另外,两个融合均衡度指标值都在下降,都更接近于1,说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关系正在向均衡性融合形态转变,制造业开始表现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增强的趋势。

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融合的均衡性转变

根据表4-23计算出来的数据,可以发现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制造业融合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程度比较大

1.无论是从投入角度还是从消耗角度看,我国制造业融合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程度都比较大。因为两个年度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投入率和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需求率都比较大,亦即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和需求比率都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投入和需求的比率。

2.从投入角度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显著依赖于制造业的投入,但制造业却并不显著地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从消耗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显著依赖于制造业的中间消费,而制造业却不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费。说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比较大,反之却并不成立。这也体现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决定,但制造业却很可能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表4-23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程度[15]

注:此处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前面所指的8个中间需求率大于50%的服务业部门。(www.xing528.com)

(二)两业在投入关系上的融合均衡程度比较高

两类产业在投入关系上的融合均衡程度要高于消耗关系上的融合均衡程度[16],融合均衡程度越高,表明制造业融合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程度越强,如果接近1,则说明两类产业相互依赖的程度相近,处于对称性的关系。但是从表4-23可以看出中国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投入关系上的融合均衡程度(2.42)要高于消耗关系上的融合均衡程度(3.00),尤其是在消耗关系上两个产业处于绝对非均衡融合形态。

(三)两业融合程度在提升

从数据比较来看,前四个指标中除了第一个指标,2010年比2007年的数据都有所增加,尤其是第四个指标,增长了73%,说明两个产业相互间的投入和消耗都有所增加。另外,两个融合均衡度指标值都在下降,都更接近于1,说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关系正在向均衡性融合形态转变,制造业开始表现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增强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