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
表4-9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注:本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计算得来。
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2010 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21.22%,而美国在2008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就已经达到了45.64% ,而我国服务业1997—2013年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一直在40%左右徘徊(见表4-9)。通过前面的数据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我国的生产者服务业产出为服务业产出的一半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更低,我国出现了“经济服务化悖论”(霍景东、黄群慧,2012)[4]。
(二)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系不够紧密
分析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使用的是产业关联系数,使用最为广泛的产业关联系数是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1.影响力系数
该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最终产品增加1个单位时,对其他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Fj)的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的bij 为里昂惕夫逆矩阵元素。影响力系数Fj就是里昂惕夫逆矩阵(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加上单位阵I)列的和除以里昂惕夫逆矩阵各列和的平均值。Fj越大,该产业部门对各部门产出的拉动作用就越大,当Fj>1时,该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当影响力系数Fj<1时,表明该部门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
2.感应度系数
该系数是反映当国民经济各部门都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感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提供多少产出的数量。感应力系数(Ei)的计算公式为:
Ei越大,第i部门受到的需求压力越大,说明其他部门的发展就越需要该部门,当Ei>1时,表示该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程度;当Ei<1时,表示该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感应程度。
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行业的产业联系不够紧密,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比较小,从表4-10可以看出,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中仅有1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仅有3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我国国民经济其他产业或部门的前后向联系都相对较弱,说明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不能对国民经济产生应有的带动作用,而且受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的影响也不大。这可能与我国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密切相关,另外也可能与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下有关,我国的服务业不能为其他产业部门提供企业所需的数量丰富的、价格低廉的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使得我国的企业更习惯于自我提供生产性服务而不是在外部市场进行购买,这就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而这又反过来会影响到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表4-10 2007年服务业各部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续表(www.xing528.com)
注:本表数据根据中国投入产出学会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得来。
(三)在制造业总投入中的占比不高
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服务投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比重是不平衡的,由于本书主要研究的是服务投入与制造业的关系,所以有必要对这两者的关系单独进行分析。中国统计年鉴投入产出表中行业分类比较少,而中国投入产出学会投入产出表的分类更为细化,所以这里采用后者的数据来对制造业中服务投入的贡献做进一步的分析。
表4-11 各行业服务投入率(单位:%)
续表
注:服务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称为服务投入率;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投入产出学会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得来,http://www.iochina.org.cn/Download/xgxz.html。
从表4-11可以看出,2007年第二产业服务投入率超过10%的部门有6个,其中只有1个(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制造业,而且只排在第5位;2010年第二产业服务投入率超过10%的部门有11个,制造业部门达到了7个,但排在前五位的仍然只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虽然工业对我国服务业中间需求率高达60%,即服务业的中间投入大部分都流入了第二产业,但服务投入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总投入中的比例却不是很高。2007年第二产业服务投入率平均值为9.24%,2010年平均值为10.45%,而英国在2000年第二产业服务投入率平均值已经达到了12.3%,2000年美国第二产业服务投入率平均值更是高达21.5%(程大中,2006),说明我国制造业服务投入比例虽然越来越高,但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需要继续加大生产性服务的投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