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崛起,中国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角色也经历了一个变化和调整的过程。从中国地区战略演进的视角来看,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角色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一是漠视与否定阶段,即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初始阶段,区域合作只在地区有限范围内进行,而中国在该阶段基本是一个封闭的意识形态浓厚的国家。中国对国际与地区内机制性组织持怀疑、否定与排斥的态度,即使是地区性经济组织也不例外。
二是改革体制试图参与阶段,即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到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期间。1978年中国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其中,改革是内部的政策调整,最初虽未直接提出用市场经济体制置换计划经济体制,但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是改革之初即被赋予的体制走向含义,也是中国为避免由经济体制改革引发政治危机与社会动荡的理性选择。开放则始终是全方位的,中国的对外开放由始至终既强调对世界开放,也注重对地区开放。这无疑为参与地区一体化发出了信号。然而,以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为主旨的区域合作框架,对体制的要求是市场指向的,使得许多非市场体制国家在参与地区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中国在改革开放不久提出恢复在GATT的席位,这是中国试图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努力,也说明了中国对地区一体化的态度[1]。在这一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自身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益诉求也逐渐增强,因此开始积极融入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www.xing528.com)
三是积极参与并作用于其中的阶段,即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入世”为亚洲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注入了重要活力。“入世”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中国提供了参与区域一体化的体制便利与保障,其他区域一体化的实践与经验使中国认识到了区域一体化的巨大作用,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也提升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象。目前,中国参加了亚洲几乎所有的经济合作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东盟10+1”、“10+3”、RCEP等,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引领并推动区域一体化阶段,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时间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不仅使全球经济遭遇重创,也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反思甚至批评反对,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兴起,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面临挫折,同时也波及亚洲经济一体化发展。面对逆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困境,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受益者和倡导者的中国,为进一步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发表的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亚洲各国应携手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并承诺将进一步实施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一系列对外开放的举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