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受阻的大背景下,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议成为亚洲经济体谋求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根据世贸组织提供的区域自由贸易协议数据,全球和亚洲的区域自由贸易在上世纪90年代后出现较快速的增长。其中,亚洲经济体参与的双边/区域自由贸易协议主要在1995年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在1995年到2017年20多年的时间内,亚洲经济体间的自由贸易协议从5个快速增加至55个。其中,1995年至2006年的11年间,亚洲内部自由贸易协议的数量从5个增长至28个,年均增长近2个;而2006年至2017年间,亚洲内部自由贸易协议则从28个增长至56个,年均增速超过2.25个。可见亚洲经济体在多边贸易体制困局下更多地寻求区域贸易一体化的发展。但是,从亚洲内部贸易协议与涉及亚洲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协议比重结构看,亚洲内部贸易协议的比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虽然现在的比重仍旧维持在约35%的水平,但是亚洲内部贸易协议的增长趋势正在明显下降(见表6-2)。这一方面是因为双边/区域贸易协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过于单一,对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促进效应逐渐减弱,特别是亚洲发展中经济体所占比重较大,双边谈判的成本逐渐显现。另一方面,各经济体在双边/区域贸易协议谈判中面对不同的谈判对象,在各谈判中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会造成各双边/区域贸易协议在规则和标准上的差异,形成“意大利面碗”现象。协议的增加同步提高了规则和标准的差异性,而这些差异繁复的规则和标准可能成为经济体监管对外贸易的主要成本,进而拖累经济一体化的进展。[7]所以,双边/区域自由贸易协议已无法成为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有效模式,亚洲需要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表6-2 亚洲区域自由贸易协议发展趋势(累计生效,单位:个)
(续表)(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