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其他地区相比,亚洲地区全球价值链的一个特征是缺乏区域内最终消费市场,最终消费品的市场主要依赖于美国和欧洲,其中美国是最大的市场。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亚洲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对亚洲国家贸易的拉动作用减弱。由此可见,亚洲的国际分工格局,曾经是以日本作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后来逐步发展到了中国从亚洲国家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然后再向世界其他地区出口成品的模式。而如今,这种以中国作为组装中心的模式已发生重大变化。
全球价值链是支撑亚洲区域内贸易、产业内贸易、产品内贸易、中间品贸易的基础。以中间品贸易为例,亚洲发展中国家中间品出口额从2002年的3 169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7 885亿美元;同期进口额从2 934亿美元上升到6 949亿美元。与其他地区相比,亚洲地区全球价值链的一个特征是缺乏区域内最终消费市场,最终消费品的市场主要依赖于美国和欧洲,其中美国是最大的市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伴随着中国经济从投资与出口驱动增长模式向消费驱动增长模式转型,中国开始与美国一起成为亚洲国家出口的主要市场。然而,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提升以及努力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亚洲国家对华中间品贸易出口增速放慢,出口更多转向了最终消费品。从2000年到2015年,中国中间产品进口与制成品出口之比从63%降至约38%。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亚洲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对亚洲国家贸易的拉动作用减弱。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是一个自然的演变过程,中国从亚洲国家减少中间品进口的同时增加了最终消费品的进口。展望未来,中国正在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产能合作,这将有助于延长亚洲地区的全球价值链。(www.xing528.com)
由此可见,亚洲的国际分工格局,曾经是以日本作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后来逐步发展到了中国从亚洲国家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然后再向世界其他地区出口成品的模式。而如今,这种以中国作为组装中心的模式已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于印度和越南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结构开始升级,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和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加值比例不断提高,且更加注重研发和品牌。中国正在逐渐从组装中心向设计、技术和市场中心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