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瓶颈及可持续性分析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瓶颈及可持续性分析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受起步晚的影响,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结构和发展状况存在种种瓶颈,导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金融环境相对滞后。一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网点数量较少。(二)制约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通过探究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其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瓶颈及可持续性分析

(一)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受起步晚的影响,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结构和发展状况存在种种瓶颈,导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金融环境相对滞后。

一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网点数量较少。商业银行多数将网点设在乡镇,在农村设点的很少,而贫困山区更是金融服务的空白区域。二是农村金融多元化程度较低。农村金融供给较为单一,银行业务大多侧重于见效快、重利润的个体工商业贷款,对农村居民消费贷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仍然欠缺。三是民间借贷风险突出。农村民间借贷总额庞大,但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管,容易引发种种问题。而且其游离于国家统计和货币政策控制之外,可能导致国家的金融政策发生偏离,从而增加政策制定的难度。四是农业保险发展较慢。

作为金融三大支柱之一,保险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农村农业保险市场险种较为单一,近年来,农保更是面临着保额、保费不断下滑,承保面逐年缩减的窘境。(www.xing528.com)

(二)制约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通过探究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其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虽然近年来国家财政部和金融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定向税收减免和补贴的激励政策来调动其积极性,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政策的深度和广度都还有待提高。加之受各种现实因素影响,许多金融机构没办法享受到政府的扶持,激励政策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二是监管方式亟待改进。目前关于农村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且多停留于理论和原则性的规定。监管体系也尚未适应农村金融发展需求,承担监管职责的县域银监机构和地方金融办人员稀少,而且多数人员未能达到对金融这一特殊行业的监管能力要求。三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作为新生事物,新型金融机构成立时间短,公信度偏低,存款客户多为农民或小微企业,存款金额少。且受制度规定,村镇银行无法找银行业进行资金借贷,农村资金互助社资金主要来自社员储蓄,贷款公司“只贷不存”,严重抑制了其融资渠道。四是农村金融配套较差。农村金融人才匮乏,新型金融机构的人员通常为应届毕业生或是从发起行派遣来的老员工,对于农村当地情况不熟,金融知识和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不能很好匹配。加之农村征信体系尚未健全,各种配套体制建设都还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都成为其发展的桎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