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尔茨认为,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传统农业应该被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均衡状况”。形成这种均衡的主要条件是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农民世代使用的祖先传下来的生产要素,并不因为长期的经验积累而有多大改变,农民对所使用的要素的了解和上几代人一样。如果仅限于对传统农业要素进行更多的投资或对传统要素做出重新配置,舒尔茨认为无助于经济增长,充其量也只能有很小的增长机会。要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可以对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的高生产率的现代产业部门,唯有用高生产率的现代要素去替代已耗尽有利性的传统要素。也就是说,引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是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出路。
舒尔茨指出,现代生产要素的新特之处,就是许多经济学家所反复强调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技术变化。“特殊新生产要素现在是装在被称为‘技术变化’的大盒子里。”“一种技术总是体现在某些特定的生产要素之中,因此,为了引进一种新技术,就必须采用一套与过去使用的生产要素有所不同的生产要素。”
在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确立的“诱导技术变迁模型”中,技术进步被视为决定农业发展的基本力量。该模型把技术变革当作农业发展过程的内生变量,而不是作为独立于发展过程起作用的外生要素。“对于一个经济制度来说,技术变革的产生过程在传统上被作为是外生的,即被看作是科学技术知识自发进步的产物。诱导创新理论则试图把技术变革过程看作是经济制度的内生变量。根据这一观点,技术变革被认为是对资源禀赋变化和需求增长的一种动态反应。”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对技术进步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性的肯定表现在:
第一,把技术变迁作为说明农业生产率增长的最重要变量。“成功地获得农业生产率迅速增长的共同基础是,每个国家或发展地区产生生态上适应的、经济上可行的农业技术的能力。”“……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初期,主要取决于迅速技术变革的获得”。(www.xing528.com)
第二,技术变迁可以突破瓶颈资源的约束,发掘农业生产增长的潜力。各类农业资源的供给并非是均衡增长的,某些资源会随着发展过程而成为瓶颈性资源,突破瓶颈的约束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是打破由缺乏供给弹性的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制约的必要条件。”“由无弹性的土地供给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制约可以通过生物技术的进步加以消除,由无弹性的劳动力供给带来的制约则可以通过机械技术的进步解决。”
第三,把农业技术水平作为衡量农业发展程度的基本指标。不发达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落后是与农业技术的落后和进步缓慢相联系的,而高科学技术投入是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剧世界农业不均衡的基本原因,是欠发达国家由自然资源型农业向科学型农业转变方面落后。发达国家的农业,在现代经济的增长中,已经由资源型产业转变为科学型产业。”
由此可知,如果没有农业技术进步,就不可能打破传统农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均衡,就不可能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如果没有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就不会有农业的现代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