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差距的缩小有赖于国家干预。2000年以后,我国地区差距扩大的速度已经逐渐减缓,特别是2004年开始出现了地区差距缩小的迹象。虽然我们还很难说我国地区差距已经进入了不断下降的轨道之中,但过去几年的经验表明,政府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包括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减少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等,可以减缓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从目前我国的国情分析,在今后一段时期,一方面存在着有利于抑制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因素,如国家对经济落后地区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具有后发优势;东部地区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衔接和融合等。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导致地区差距扩大的因素,包括要素条件、产业基础、区位和人文等方面的因素。事实上,东西部差距之所以难以扭转,是因为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不仅表现为直观地从数字上表现出来的差距,还有另一种更为深刻、隐藏在数字背后的相关因素的“差距”。无论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的建设,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需要有一个过程。
落后地区实现现代化追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缓解并最终解决东西部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总体来看,在考虑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优先次序时,应该把缩小社会发展差距和人类发展差距放在优先位置,把缩小社会发展差距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长远规划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优先政策目标。从我国实际出发,缩小地区差距,重要的是缩小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过大差距。由于西部地区各种自然条件的局限,在经济总量上要赶上东南沿海地区,很大程度上是不现实的。逐步实现国家对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当成为西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www.xing528.com)
从长期来看,我们假设未来20年国际国内大的背景条件不变,中国将继续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不断转移,对外开放不断加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国际环境保持稳定,中西部有可能进入长达20多年的高速增长期,从而进一步缩小沿海和内陆地区之间主要经济指标的绝对差距,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