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传统农业在第一产业中的占比较高,牧业占比呈下降趋势。甘肃省第一产业主要由农业和牧业构成,林业、渔业受自然资源制约在产业中占比很小。与全国层面农业在第一产业中的占比不断下降,牧业、渔业较快发展的趋势不同,甘肃省农业占比较高,且在2009年以来呈上升趋势,2015年,该比例已接近80%。从农业内部看,甘肃特色农业优势明显,粮食作物品种丰富,主要以高产抗旱作物为主,通过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使中东部旱作区成为甘肃新的重要粮食产区,其中经济作物主要品种有20余种。目前,甘肃省粮食产量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玉米制种、中药材、苜蓿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列全国第三,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排在全国第二位和第六位,蔬菜面积和产量分列全国第十七位和第十五位。
1997—2015年,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占比由34.10%降至19.47%,降幅达14.63个百分点。林业、渔业占比基数较小,且均呈现波动下行趋势,分别由1997年的2.11%、0.39%降至2015年的1.35%、0.16%。据统计,肉羊存栏和肉产量分别位列全国第四位和第七位,肉牛存栏和肉产量分别在第十一位和第十三位。结合甘肃省资源禀赋与第一产业发展情况看,甘肃省农林牧渔结构与全国总体水平的差异,与当地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约束有关,有其客观合理性。同时,也与甘肃省第一产业总体生产效率不高、牧业林业资源利用程度较低、产品现代化加工增值水平有限、细分产业间的互补性较差等多种原因相关。随着甘肃现代农牧业产业推进,甘肃正做精做优诸如油橄榄、玫瑰、百合、花椒、枸杞、杂粮杂豆、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靖远滩羊等特色品种。
图3.4 1997—2015年甘肃省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Wind资讯,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整理
第二,工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比稳中趋降,重工业化特征较为明显。40年来,甘肃省工业在第二产业中的占比呈显著下行趋势,与之对应的是,在城镇化建设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业的市场需求增加,在第二产业中的占比趋于上升。工业与建筑业的比例关系由1978年的9∶1左右演变为2017年的7∶3左右。
从工业内部看,计划经济时期,甘肃省在国家发展重工业、开展“三线建设”等政策导向下,逐步形成了以能源、有色金属、机械、冶金为主导,轻纺、农产品加工等相配套的以重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1]。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工业经历了轻工业优先发展和重工业加快发展的变化过程。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为尽快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需要,甘肃省积极扶持轻工业发展,轻工业占比上升。1978年甘肃省轻工业比重为18.7%,至1989年轻工业比重为29.8%。20世纪90年代以来,轻工产品质量没有及时跟进消费需求,发展速度放缓,之后甘肃省积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重工业发展加快,至2007年,甘肃省逐渐形成了电力、有色、冶金、石化、机械、食品等六大特色支柱工业体系,工业调整呈现明显的重工业型特点[2]。
图3.5 1978—2017年甘肃省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Wind资讯,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整理(www.xing528.com)
表3.1 甘肃省工业总产值构成(2016年)
数据来源:Wind资讯,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整理
2007年以来,甘肃省轻、重工业增加值占比总体变化不大,重工业占比始终在80%以上。2016年,甘肃省工业体系中前五大子行业分别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分别为24.40%、10.59%、10.54%、7.07%、6.54%,合计占比近六成。同时,受益于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甘肃省成为全国重要的原材料产地和有色金属工业产地,建立了以机械电子、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基地之一。
第三,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占比下降,金融、房地产、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40年来,甘肃省批发和零售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由改革开放初期的近40%降至2017年的14%;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占比由1978年的25.88%降至2017年的7.25%;住宿和餐饮业占比在有数据统计的十多年来基本保持在6%左右;金融业占比以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为界,呈现U型发展态势,近十年发展较快,2017年,金融业占比已与批发和零售业占比持平;房地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较快崛起,占比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不足1%上升至2017年的近7%,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占比接近。
甘肃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7处,是我国世界文化的主要遗产大省,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等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使得文化旅游业逐渐成长为地方重点产业之一。旅游接待人数由2012年的7834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2.39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2012年的47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580亿元[3]。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对照国家统计局相关划分,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其他服务业”[4]在内的“其他”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甘肃省相关行业在过去40年间取得的长足发展。
图3.6 1978—2017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Wind资讯,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