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生产(包含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两方面内容),提高收入,摆脱贫困,是全球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的核心议题,也是我国开发式扶贫的基本路径。
产业扶贫方面。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林草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贫困地区特色农业项目优先列入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创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贫产业园。组织国家级龙头企业与贫困县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二是实施电商扶贫,优先在贫困县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动员大型电商企业和电商强县对口帮扶贫困县,推进电商扶贫网络频道建设。三是实施资产收益扶贫,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确保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贫困地区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赋予土地被占有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四是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支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扶贫小额信贷,由财政按基础利率贴现。支持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站建设,推广电子支付方式,逐步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支持贫困地区开发特色农业险种,探索发展价格保险、产值保险、“保险+期货”等新型险种。(www.xing528.com)
就业扶贫方面。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脱贫覆盖面。一是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扶贫劳务协作,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二是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力度。三是鼓励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友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岗位补贴、场租补贴、贷款支持等方式,扶持企业在乡村发展一批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四是动员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保洁、治安、护路、管水、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增加工资性劳务收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