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易地扶贫搬迁:精准识别,优先脱贫

易地扶贫搬迁:精准识别,优先脱贫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个一批”的重要一批,加大力度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要遵守四项原则:一是精准识别,精准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政策、各项资金都要精准集聚,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和后续脱贫,防止“大水漫灌”。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防止以易地扶贫搬迁之名搞运动式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精准识别,优先脱贫

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中国仍有约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居住在深山、石山、荒漠、高寒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这些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是中国脱贫攻坚贫困问题中的“最短板”,是当前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硬骨头”。为此,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个一批”的重要一批,加大力度组织实施。201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的《“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是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行动指南,明确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总体要求、搬迁对象与安置方式、建设内容与补助标准、资金筹措、职责分工、政策保障等。2016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指出在5年内要对已经建档立卡的1000万贫困人口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根据《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易地扶贫搬迁的区域有四类地区:一是深山石山、边远高寒、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且水土、光热条件难以满足日常生活生产需要,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区;二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或限制开发区域;三是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十分薄弱,工程措施解决难度大、建设和运行成本高的地区;四是地方病严重、地质灾害频发,以及其他确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地区。这些迁出区域范围涉及全国22个省(区、市)约1400个县(市、区)。易地扶贫搬迁要遵守四项原则:一是精准识别,精准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政策、各项资金都要精准集聚,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和后续脱贫,防止“大水漫灌”。二是群众自愿,应搬尽搬。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防止以易地扶贫搬迁之名搞运动式搬迁。三是保障基本,完善配套。做好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安置住房的规划和建设,严禁“垒大户”“造盆景”,防止因建房面积过大而增加搬迁群众负担,使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因建房而负债。四是整合资源,稳定脱贫。紧密围绕搬迁对象脱贫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把扶持搬迁对象后续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搬迁安置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实现稳定脱贫。事实上,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群众迁移、互访建设、配套设施建设、搬迁人口后续发展、资金资源整合等各方面。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挪穷窝”“换穷业”和“斩穷根”。(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