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准扶贫:核准底数,精准识别扶持对象

精准扶贫:核准底数,精准识别扶持对象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核准底数,精准识别《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重点是抓好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实行定期全面核查以及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一般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等举措,实现科学、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也发挥了基层民主和群众参与在贫困识别中的作用。

精准扶贫:核准底数,精准识别扶持对象

(一)核准底数,精准识别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重点是抓好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实行定期全面核查以及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当前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进来。中国精准扶贫中的贫困识别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识别做法。自上而下识别是指国家统计局根据抽样调查测算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总规模,并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贫困发生率等,将贫困人口总规模指标分配到相应的省份。同时,国家制定统一的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原则和方法,即“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各地依据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总队提供的贫困人口数和低收入人口的贫困发生率,逐级分解到县级。自下而上贫困识别主要是由村民自愿申请,行政村或村民小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经乡、县审核后确定村级指标下的贫困人口名单。由于农户收入精准测算比较困难,各地在自下而上的贫困识别上也探索了一些创新做法。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贫困村识别原则上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进行。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以上,行政村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在贫困识别的调查内容上,贫困户识别包含了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农户脱贫发展需求等。贫困识别包括了贫困户的识别程序和贫困村的识别程序。贫困户的识别程序可以概括为“一公告、两公示”。贫困村的识别程序可以概括为“一公告、一公示”。

(二)完善系统,建档立卡

完善扶贫系统,对贫困户建档立卡,不仅有利于掌握贫困户脱贫情况的动态变化,也有利于对扶贫工作进行后期跟进与完善。贫困对象识别出来后,就开始对贫困对象的基本情况、发展需求等进行摸底调查,收集信息。信息收集完毕后,将信息建档立卡,并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扶贫对象确定后,主要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等组织力量,进村入户对每一户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采集贫困户信息。贫困户信息采集分为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帮扶需求、帮扶情况、脱贫计划等。贫困村的信息收集调查内容包括了村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等。贫困对象信息采集结束后,当地政府基于贫困户发展需求信息和现有帮扶力量,确定贫困户与帮扶责任人的帮扶关系,不脱贫,不脱钩。同时,由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村委会等与农户共同讨论制订详细的帮扶计划。贫困村的结对关系与贫困户类似,不同的是与贫困村结对的是相应的政府组织而非干部。扶贫对象(贫困村、贫困户)的信息采集和结对帮扶关系及帮扶计划确定后,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填写完成贫困户《扶贫手册》和贫困村《贫困村登记表》,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一般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等举措,实现科学、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也发挥了基层民主和群众参与在贫困识别中的作用。(www.xing528.com)

(三)动态监测,分级管理

按照中央文件要求,在建立贫困帮扶档案时,要以年度为节点定期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核查。依据脱贫目标,采取严格的分级管理、动态监测等措施,及时更新档案数据。同时,要清楚地在贫困人口登记卡、扶贫系统中登记好每年脱贫的人口及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贫困识别精准度,国务院扶贫办建立了扶贫督查巡查制度,并实施全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各地出台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和“回头看”政策文件,全面核查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的贫困现状、准确把握贫困户、贫困村的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对财政供养人员、家中拥有私家车等不符合条件的在库贫困户进行核查退出,对符合条件的返贫及新增贫困户录入数据库。对扶贫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将扶贫责任落实到位,有利于避免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