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社会极度落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了使中国尽快摆脱贫困,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消除贫困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为新中国扶贫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绝大多数农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毛泽东时代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反贫困问题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来认识,进一步深化了毛泽东主席的共同富裕思想。邓小平主张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摆脱贫困紧密结合起来。[9]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纠正了脱离实际单纯强调“同步富裕”的错误倾向,对于贫困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更为深刻。中国政府在总结扶贫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开发式扶贫的战略及政策,对扶贫开发的意义、策略、主体等做出了适应时代、国情的深刻阐释。
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完成,中国已基本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中央领导集体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深化了扶贫开发理论,将扶贫开发的目标和战略提升到关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关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高度考虑,对中国扶贫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目标置于更广阔、更深刻的历史背景中,为21世纪的扶贫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www.xing528.com)
进入2011年以后,随着扶贫开发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扶贫情势也进一步发生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指导扶贫工作,深刻阐明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创新思维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需要的新理论。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面论述了扶贫开发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凝练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精辟分析脱贫攻坚的形势任务,系统阐述“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切实”等重要思想,为扶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