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康社会:从概念到规划建设

小康社会:从概念到规划建设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概念。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当时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小康,并正式提出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这是在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指更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把2018年到2020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小康社会:从概念到规划建设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第一次提出,用三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总体规划:第一步,从1981年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到二十世纪末,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首次使用“小康”概念。

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是一个体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概念。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1984年11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来景县视察,七次讲到翻番问题,鼓励我们下决心提前翻番。1987年,我国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目标,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对小康的内涵作了描述, “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1991年国家统计局等12个部门提出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标准,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16项指标。

1995年,我国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但实际生活中老百姓感觉似乎离小康社会水平还有相当的距离,因而中央并没有宣布“小康”目标的完成,而是把“小康”的意义和内涵作了拓展丰富和发展。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当时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小康,并正式提出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这是在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指更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社会。(www.xing528.com)

党的十八大以“两个一百年”作为奋斗目标:到2021年我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党的十九大把2018年到2020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