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从1983年起,国家允许粮食多渠道经营,农民生产的粮油,除了完成国家定购外,可以议价卖给国家,也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1985年4月1日起,实行了30多年的统购统销被取消,改为合同定购,定购的品种为小麦、玉米,由粮食部门与农民签订定购合同。定购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购销,粮食流通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双轨”制。1986年,粮食流通体制由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景县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不断向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推进。在粮食征购上,逐步取消粮食统购统销,实行粮食合同定购、国家定购,放开粮食购销价格,搞活粮食流通。1987年,国家对合同定购粮油实行奖励平价化肥、柴油和发放预购定金为内容的“三挂钩”政策。1991年4月,粮食合同定购改为国家定购。1992年10月1日,油脂放开收购价格,退出定购。1993年1月1日,全省放开油脂销售价格,不再执行平价供应。1993年5月1日,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全县粮食统销价格放开,随行就市,实行市场调节。在粮食收购中,对国家定购粮和专项储备粮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制度,改进粮食定购“三挂钩”办法,将粮食挂钩化肥、柴油由奖售实物改为平议差价补贴,实行价外加价。1993年还实行“稳购放销”的重大改革,保留了粮食定购,粮食销售全部放开,取消实行了38年的城镇居民口粮定量供应,全国和地方粮票停止流通。
1997年,国家出台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1998年5月1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遵循“实行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新老账目分开和完善粮食价格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贯彻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这一年,玉米退出定购,价格由市场调节。为严格落实上级粮改政策,我县一是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系统多方筹措资金,解决仓容不足的矛盾,经过修建罩棚、搭建地坪、维修仓库,购置苫垫器材,努力增加有效仓容,为敞开收购提供了可靠保证。二是坚持顺价销售。把开拓粮食销售市场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以信誉赢得客户,以质量发展客户,以服务吸引客户,以形象巩固客户。成立了粮油集团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积极为粮食企业牵线搭桥,有效发挥集团优势。三是坚持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粮食企业坚持收购资金专款专用,资金回笼率达到百分之百。四是坚持粮食市场的监管。形成了粮食系统购销增加、经济效益翻番的良好局面。
2001年3月9日,国家宣布从当年5月1日起取消《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明》,标志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镇居民口粮供应体制正式结束。2003年4月1日起,小麦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放开价格、放开市场、放开经营。由此,粮食购销完全转入市场化经营。那时粮食系统有8个中心站,21个购销站,共有在册国有职工1117人。按照国务院、省市县政府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率先在全市实行了粮改工作,完成了国有粮食企业国有职工全员身份置换。与此同时,进行了国有粮油库站的合并整合工作。2003年10月8日开始,粮食企业改革全面铺开,历时10天完成了全县粮油库站合并整合和干部调整任务,将原27个独立核算国有粮油库站整合为7个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粮油购销中心粮站(景州、王瞳、王谦寺、龙华、北留智、洚河流、刘集)和1个集团粮油公司。(www.xing528.com)
2005年12月,为搞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建立起“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利”的现代化产权制度。景县粮食局将7个国有粮油中心站1个粮油集团改制为2家国有独资公司(景县奥源粮油有限公司、景县省级粮食储备有限公司)、4家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吉源、庆源、成源、兴源)。各公司按照《公司法》规定,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组建了董事会、监事会,制定了公司章程,确保了企业健康运营。2006年正式挂牌运营,率先在全市完成了粮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6月,我县粮食局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粮企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县粮食局改制为企业管理,成立了粮食总公司,之后并入县商务局。2019年1月机构改革,粮食总公司随商务局一并划归县发展改革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