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十分重视城市交通安全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在小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请警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给每个小朋友发放黄色安全帽和配有夜光发射功能的书包套子,对小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中小学每年年初都要举行书法大赛,也有全国规模的年初书法大赛,多数题目内容是与交通安全有关的,通过这种方式从每一年的年初开始对中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不少地方还组织交通安全短歌比赛,将优秀作品发表在报上进行宣传,增强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由于日本交通规则的人性化管理,人们对交通规则的遵守及对交通文化的遵从是有口皆碑的。在机动车教习所里,教师在介绍汽车时认为汽车除了是扩大活动范围的交通工具以外还是一种杀人凶器,因为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远远超过了人类其他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以此来唤醒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指出汽车是公路交通中最快的,是占绝对优势的,因此,在汽车行驶中必须礼让比汽车慢的交通工具,所以,在道路交通中人是最优先的,汽车不会在人行道上与人抢道,即使是没有信号灯的人行道,汽车也必须放慢速度,遇有行人通行时必须停车让行人首先通过,这种交通秩序的理念与文化是日本交通教育的结果。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特种车辆鸣笛时必须减速靠边,让出快行车道,否则将作为违反交通规则处理,而在路考中一旦发现不让车道的情况则将增加教习时间。公共汽车驾驶员在与同行相遇时要与对方挥手行礼致意,驾驶员穿有统一制服,配有佩带式话筒,公交车辆除了电子报站以外,驾驶员还要在到站时通知乘客站名,此外还通报车辆启动、等待红灯等车辆的动静状况,体现了公司的良好形象、严格的规程、周到的服务和公司的团队精神。另外,日本的汽车很少鸣笛,一般只有在对礼让车辆表示谢意或在有障碍物的拐角处提示逆向车辆时才使用喇叭。这些规则在路考时不注意遵守的话就会被判为不及格而必须重新补习。通过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和长期的感化式的教育方式,慢慢地让这种规则深入人心,变成一种自然的行动,使之成为一种社会交通文化。(www.xing528.com)
在道路施工时,施工管理方必须雇用临时交通管理员帮助梳理因施工而出现的交通混乱状况,在施工现场必须设立人行通道,即使在行人及车辆较少的地区也必须隔离出人行道,并安上临时信号灯,以保证让双向的车辆有序地相互交替通行。
在人文硬件建设方面,日本的交通文化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如人行横道线处设有盲人专用的过马路音讯信号以提示盲人可以横穿马路,在过路人较少的横道线处设有手动信号灯,摁了自动信号灯以后稍加等待,信号灯就会变成绿色,方便行人通行。为了防止小孩玩耍,手动信号灯有一定的不应期,以保证汽车和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行人、自行车与汽车都严格按信号灯行事,横行道在人行斑马线以外还有自行车专用线,以便行人与自行车能安全快速地通过路口。另外,在十字路口的信号灯由绿变红时有一小段双向都是红灯的时间,用来为绿灯时还没有完全通过的车辆等安全地通行完毕,这样双方车辆不会因为同时切换信号而提前启动,造成十字路口的车辆交会,以避免交通的安全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