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集团就职列车时代:东京城市化高峰期的城乡互动典范

集团就职列车时代:东京城市化高峰期的城乡互动典范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如本书开头所描述的电影那样,战后经济复苏和高速增长过程中最典型的城乡互动典范就是集团就职列车运行的时期。由于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东京的经济快速发展给全国偏远的农村地区以极大的冲击,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向城市,尤其著名的是所谓的“集团就职列车”。这样大量的年轻人就集中来到了东京这样的大城市。

集团就职列车时代:东京城市化高峰期的城乡互动典范

如果说上述市町村合并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日本城市化或城乡互动的话,那么,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就是经济和社会的杠杆作用了。正如本书开头所描述的电影那样,战后经济复苏和高速增长过程中最典型的城乡互动典范就是集团就职列车运行的时期。战后的日本经济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大致可分成:战后复兴及资源开发期(1945—1955年)、自力更生期(1955—1960年)、高速增长期(1960—1965年)、调整期(1965—1970年)和转换期(1970—1980年)等五个时期。[14]而电影《永远——三町目的落日》所描写的正是即将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的50年代末期。那一时期日本全国都处在一个地方开发促进时期,当时日本社会政策有“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新长期经济计划”“所得倍增计划”和“中期经济计划”等。

由于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东京的经济快速发展给全国偏远的农村地区以极大的冲击,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向城市,尤其著名的是所谓的“集团就职列车”。[15]根据2004年4月5日《朝日新闻》的记载,第一辆集团就职列车是1954年4月5日由青森县开往东京上野站的,这一辆八节编组的车辆乘载着被劳动省称为“金蛋”的622名农村中学毕业的少男少女以及他们的梦想,闯入了东京这个大都市。这一场景生动地再现在电影《永远——三町目的落日》的开头部分,开始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城乡交流的高潮,也是现在被称为“团块世代”[16]的时代。这一时期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又在东京奥林匹克的前后,城市急需劳动力,而城市与农村的收入差异很大,如1960年东京的中学毕业生的初任职工资如果是100日元的话,东北地区只有71日元,因此有大量的地方劳动力流向城市。据日本劳动省的统计,1963年有7.8万人、1964年有7.3万人、1965年有7.3万人,仅这三年就有约23万人流向大城市。从大学的升学率来看,1951年东京的大学入学率是51%,1963年达到80%;而青森县1963年的升学率刚达到东京1951年的水平。另外,1951年中学毕业的男生中有23%从事农业生产,到了1964年这个数字只有2.4%。我的一个日本朋友,除他大哥留在父母身边从事农业生产以外,其余兄弟都到东京工作,谋求发展。这样大量的年轻人就集中来到了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如1955年,在东京居住的15—19岁的人口不到90万,到了1965年增加到了130万;而同时期20—24岁的人口从102万发展到了158万;15—24岁的合计增加数量将近100万,占东京人口增加总量的35%。[17]这些年轻人成家、立业,提高了社会的购买力,如电视机、电冰箱、家具以至于家用汽车等,企业收益增加从而扩大了生产,劳动者的收入也在增加,购买力不断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这样一种经济的循环滚动,对东京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其中不少人工作和居住在新并入东京的比较偏远的工业地带,如品川工业区、京东区、足立区、江东区等。这些年轻人起初住在工厂等工作单位的宿舍或民间廉租房内,随着结婚生子,他们由贫困的单身走向有家庭、有购买力的中产阶层,逐渐向新兴工业团地的公房及郊外的廉租房迁移,为东京郊外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日本战后的城市公共住宅主要有都营、市营、区营以及部分政府委托社会团体经营的公团等建造经营的两房一厅或三房一厅的小户或核心家庭居住的小型住宅。最早出现的团地住宅是1948年开始出借的东京新宿区的户山木结构平房团地,这一批住房是东京都政府征购下来的美国占领军宿舍,数量约1000户。这以后又在这片住宅区的边上建造了1054户钢筋水泥结构的四层楼房的集体住宅。此后,团地建设逐渐向郊外的郡部发展,从东京都的记载来看,都营住宅的建设用地在1945和1946年的时候都在都的区属地区,从1947年开始有11.4%的建设用地在周边的郡属地区,1948年这个数字上升到25%,1950年为17.7%,1951年回升到26%,而1952年则上升到了43%。这说明随着东京都的经济发展,都营住宅的建设也不断地向郊外农村地区推移,不少山林原野被开辟成了大规模的住宅基地,这对郊外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和土地价格的全面高涨,这种土地价格的高涨一直影响到现在。(www.xing528.com)

同时由于团地的出现,社会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团地族(居住在团地的社会群体)、团地生活、团地自治会、团地报纸、团地服务业等社会新现象和新问题开始出现。对于团地所在地的行政管理来说,最困难的是团地与非团地之间在行政上的平衡问题,比如在各种选举时原住民占据着非常大的优势。[18]

经济的增长促进了人口的聚集,人口的聚集推动了城市住宅建筑的发展,城市住宅建筑的发展促进了土地价格的上涨,土地价格的上涨使得住宅建设向郊外农村地区发展,实际上推进了农村的城市化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