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领导者的外在框架及其存在层次

领导者的外在框架及其存在层次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人职位的提升是否会不断强化其领导者的特征呢?长期以来,现存的组织结构提供了人们寻找领导者的外在框架。领导者不仅包括处于组织高层的领导者,而且包括处于组织底层的领导者。每一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创造力;每一个人都必须成为领导者。领导者范围的拓展是与人们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领导者存在于组织的各个层次之中。

领导者的外在框架及其存在层次

当我们谈起“领导者”时,想到的首先是那些占据职位、高高在上的人。他们的权势,他们对资源分配权的垄断,使得人们不得不依附于当权者的支配。“当权者”是否是领导者呢?一个人职位的提升是否会不断强化其领导者的特征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因为真正的领导者不是借助职位权力而存在的,而是借助个人权力(如专长权、魅力权等)而存在的。把领导从强制性的理解(headship)中分离出来,赋予其凝聚性、创造性、变革性和价值性(leadership)的含义,为我们寻找真正的领导者提供了一条黄金通道。

于是,领导学便成为一门充满吸引力和魅力的学科,因为它研究的核心问题便是一个人如何成为能够依靠个人权力影响他人以实现群体目标的领导者。显然,这一话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充满诱惑力的。

长期以来,现存的组织结构提供了人们寻找领导者的外在框架。那些处于高层的领导者是怎样规划组织发展战略的?他们为什么会使组织渡过危机?他们通过什么样的价值信条去鼓舞员工?对高层领导者的关注几乎左右着领导学近一百年来的发展进程。

随着信息化、知识化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组织的权力结构在发生变化,权力的重心在下移,领导的作用渗透于组织的各个层次,高层领导者已不再是组织变革的唯一发动者了。西方两位学者将改革看作是全球化、竞争加剧和等级制度日趋衰微的产物。领导者不仅包括处于组织高层的领导者,而且包括处于组织底层的领导者。每一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创造力;每一个人都必须成为领导者。“领导”将成为21世纪的“通货”。

显而易见,“领导”的范畴在21世纪初已获得极大拓展,它被渗透到各种职能和各级部门之中,从而突破了传统的组织体系的约束。领导已不再单单是居于高层职位的人所进行的决策活动和用人艺术,而是使居于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上的主管者都能成为成功的影响者和鼓动者的一种活动。团队领导理论、自我领导理论、超级领导理论都是领导含义变革的必然产物,这些理论模式反映了“领导者”的内涵与范围已被大大拓展了。(www.xing528.com)

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在其那本名噪一时的著作《变革的力量——领导与管理的差异》一书中,提出领导者不再是某个特定的个人或集团,而是处于不同层次的、扮演多重作用的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鼓动者和参与者。领导者范围的拓展是与人们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当人们失去领导者和领导者自己消亡(领导者职业的终结与自然生命的消亡)时,人们便不得不依赖管理者、官僚以及那些把企业转化为计算利润的组织,把公共机构变成做官样文章、释放官僚主义的场所。而在程序化、官僚化的体系中是不可能塑造出具有变革力量的领导者的。

所以领导者的终结与管理神话的诞生往往是联为一体的。社会变革的力量从哪里来?管理者是不能完成这一工作的,为人们提供理想和有能力把理想变为现实并使之持续下去的过程这一任务,只能由领导者来承担。那么领导者在哪里呢?谁是领导者呢?

领导者存在于组织的各个层次之中。正如上文所言,领导者目前已不再是单个人制定目标并使一个群众的行为指向这个目标的活动,因为对领导的这种界定是建立在“领导者—被领导者(追随者)”这样一个二元结构之上,这一“二元结构”在制度上的弊端与缺陷已越来越明显。如何克服这一弊端呢?那就是赋予各种层次的主管者以领导者的含义。每个层次、每个地方都有可能存在着领导者,这样社会的变革就拥有了强大的“社会资源”(各个层次的领导者组合而成的社会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