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领导的行为理论成功,它所带来的实际意义与特质论截然不同。如果特质论成功,则提供了一个为组织中的正式领导岗位选拔“正确”人员的基础;如果行为研究找到了领导方面的关键决定因素,则可以通过训练使人们成为领导者。对领导行为理论作出突出贡献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由于在特质论中未能挖掘到金子,研究者开始把目光转向具体的领导者表现出来的行为身上,希望了解有效领导者的行为是否有什么独特之处。许多领导者带领自己的企业渡过了艰难时期,而他们的领导风格有着共同之处——严厉、强硬和专制。
如果领导的行为理论(behavioral theories of leadership)成功,它所带来的实际意义与特质论截然不同。如果特质论成功,则提供了一个为组织中的正式领导岗位选拔“正确”人员的基础;如果行为研究找到了领导方面的关键决定因素,则可以通过训练使人们成为领导者。特质理论与行为理论在实践意义方面的差异源于两者深层的理论假设不同:如果特质理论有效,领导从根本上说是天生造就的,你要么是要么不是一个领导者;相反,如果领导者具备一些具体的行为,则我们可以培养领导者,即通过设计一些培训项目把有效的领导者所具备的行为模式植入个体身上。这种思想显然前景更为光明,它意味着领导者的队伍可以不断壮大。通过培训,我们可以拥有无数有效的领导者。对领导行为理论作出突出贡献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者希望确定领导行为的独立维度,经过艰苦的实证研究,他们在1 000多个要素的基础上归纳出两大类:结构维度与关怀维度。后来,芬兰和瑞典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把握领导行为实质的第三个维度:发展维度。(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