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Supply Chain of Agricultural Fresh Products)是涉及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所有环节组成的网络,这些环节包括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商 (种植者、养殖者、加工者)、销售商 (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物流服务商等,他们承担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加工和营销等职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通过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将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商、物流服务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连接起来,旨在实现生鲜农产品快速、高效和安全地从产地到餐桌的位移,重点考虑食品安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控制、生鲜农产品保鲜等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10]。
由于生鲜农产品的特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具有以下特点[11,12]:
(1)参与主体的多元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跨越了多个产业,涉及农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并受到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影响。
(2)物流运输的严苛性。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气候、地理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同时生鲜农产品一般只有较短的生命周期且容易腐烂,因此当生鲜农产品进行跨区域流通时,不可避免的将造成一定的损耗,如果距离和时间越长,消耗就会越大,流通成本就会越高。只有加大对物流设施的投入,专业化管理物流过程,缩短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因此,生鲜农产品快速、高效的物流运输需要具备严苛的条件。
(3)质量控制的复杂性。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可知,农资供应商纷繁复杂,涉及种子、化肥等一系列农资产品;由于目前我国人均资源较少,农业生产大多以分散的小农户为主体,对分散农户在种植、养殖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行为较难管理;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专业人员缺乏等造成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较低;分散的零售商将产品扩散至消费者,整个供应链过程表现出强发散性。由此可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不稳定,质量控制环节复杂,管理难度较大。
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季节性,生产的周期性和地域性等特性,相对于一般供应链管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具有更多不确定性,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在传统流通渠道中,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是以批发市场或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来组建和运行的。链条从农户延伸到最终客户,节点企业数量众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3]:
①流通效率不高
产地批发市场到销地批发市场的流通渠道过长导致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不高。产地批发市场大多建在产地附近,与大型消费市场的空间距离较远,生鲜农产品需要途经多级中间商才能到达超市和农贸市场。流通环节的增多增加了流通时间[14]。同时,很多批发市场物流设施设备及相关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使得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较低,损耗严重。(www.xing528.com)
②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参与交易的个体数量众多。因为交易规模小,所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很难建立统一的质量安全标准以及物流设施、设备、操作流程、保鲜贮藏的一系列标准;同时,经销商进货渠道广且杂,出售的产品无法追溯来源,很难进行标准化的检测,出现质量问题难以追究责任,质量安全存在极大隐患。
③产销结合不紧密
在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分散的农户相对较为弱势,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他们没有完全介入到供应链活动中,在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博弈时话语权不足,相关市场风险容易转嫁于农户身上。农户的种植同时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容易导致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④信息化水平低
在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经营参与者多为小规模生产者和商家,其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相对较少,从而使得各个环节的参与者之间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信息流通较不顺畅。同时,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商、物流商和零售商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缺乏信息共享的意识,因此容易影响供应链的整体运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