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效节水农业:节水原则、生态效益、经济收益与现代发展

高效节水农业:节水原则、生态效益、经济收益与现代发展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效节水农业可实现节水30%~40%,提高单位水的产值,能有效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社会效益。高效节水农业生态效益显著,可以极大程度地节约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避免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防止了水土流失。高效节水农业能够更好地节约用水量、人力和肥力,经济效益显著。高效节水农业促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高效节水农业:节水原则、生态效益、经济收益与现代发展

1954年9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农业”这个概念。毛泽东提出了“农业八字宪法”,对实现科学种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土”指改良土壤;“肥”指合理施肥;“水”指发展水利、合理灌溉;“种”指改良种子;“密”指合理密植;“保”指植物保护,预防和治疗作物病虫害;“管”指田间管理;“工”指农业机械。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我国水安全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思路。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强调,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指导治水,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粮田非粮化”;继续盘活存量,加快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陆昊,2021)。元谋干热河谷开展荒坡改地工程,盘活了闲置土地存量,配置膜下滴灌设施,实施蔬菜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用水,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建议“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和命脉,也是用水大户,水资源短缺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势在必行。高效节水农业可实现节水30%~40%,提高单位水的产值,能有效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社会效益。高效节水农业生态效益显著,可以极大程度地节约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避免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防止了水土流失。高效节水农业能够更好地节约用水量、人力和肥力,经济效益显著。(www.xing528.com)

高效节水农业促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发展高效节水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突出高效节水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高效节水与重要粮食作物生产相结合,高效节水与发展优质特色农业相结合。同时,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需要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更新灌溉周期和灌水定额、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上下功夫。但是,高效节水农业发展仍然存在农业节水理论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滞后以及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关键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