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质量
土壤质量被定义为“土壤在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边界范围内维持植物和动物的生产力,维持或提高水和空气质量,促进植物和动物健康的能力”(Doran J W,1994)。土壤质量从关注土壤可持续发挥其固有属性即生产能力,发展到关注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对土壤质量和土壤健康的影响。
(2)土壤质量指标
土壤质量指标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环境四大类指标。物理指标主要包括反映土壤结构、通透性、导水性以及耕性等指标;化学指标主要包括有机质、pH、土壤营养元素、阳离子交换量以及电导率等指标;微生物指标主要包括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等指标;环境指标主要包括农膜残留、农药残留以及重金属等指标。
(www.xing528.com)
图2-3 土壤质量内涵的发展(李鑫等,2021)
(3)土壤质量评价指标
李鑫等利用文献计量检索法,收集国内外有关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文献,结果发现,物理指标中容重被选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频率最高,为56.1%;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选取率为17.4%。化学指标中土壤有机质选取率最高,为96.6%;土壤pH和电导率选取率分别为78.1%和23.4%。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生物指标中选取率最高的指标,其选取率为22.7%;土壤酶活性选取率为15%以上。环境指标被选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频率较低。总之,土壤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是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土壤酸碱度和容重,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等生物指标被选用的频率小于25%,但是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图2-3)(李鑫等,2021)。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例如,以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时,研究目的为土壤初级生产力,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侧重于土壤物理性质、养分以及作物产量(王飞等,2015);研究目的为涵养水源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土壤渗透性、有机碳等;以缓解气候变化为研究目的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为有机碳、氮组分等(Lehmann J,20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