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开始于2015年,2015—2019年连续开展旱地连作,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供水供肥。每年5月份作物收获后,扒开地膜采集土壤样品,每个小区随机均匀布置3个采样点,采样深度为0~20cm和20~40cm两个土层原状土。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自然风干,分析土壤团聚体组成,部分土壤样品过2mm土样筛,分析土壤基本性质。
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容重,环刀法;土壤水分含量,智能土壤智墒仪;有机质含量,重铬酸钾容量法;全盐含量,水土比5∶1,电导率法;K+、Na+、Ca2+、Mg2+交换性盐基阳离子含量,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土壤机械组成分析:比重计法。
水稳性团聚体:采用湿筛法。称取风干土样50g,放入套筛(从上到下的顺序为5mm、2mm、1mm、0.5mm、0.25mm)。调整桶内水面的高度,使筛子移动到最高位置时最上一层筛子中的团聚体刚好淹没在水面以下。先在水面下浸泡5min,然后以每分钟30次的速度上下振荡5min,将每个筛子上的水稳性团聚体分别冲洗入已称重的铝盒,105℃烘干、称重;之后再向每个瓶中加入10mol·L-1的六偏磷酸钠10mL摇匀,分散后研磨分离沙子,收集各级沙子,105℃烘干、称量沙重,通过换算即得到>5mm、2~5mm、1~2mm、0.5~1mm、0.25~0.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ww.xing528.com)
团聚体稳定性:一般把>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称为土壤团粒结构体,其数量与土壤的肥力状况呈正相关(Six et al,2000)。>0.25mm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含量是评价土壤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土壤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数量越多,土壤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越高。因此,本研究采用>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百分含量(R0.25)作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姚贤良,1965),讨论膜下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百分含量:R0.25=mr>0.25mm/m×100%(mr>0.25mm为粒径>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在105℃条件下烘至恒重时的实际质量;m为50g风干在105℃条件下烘至恒重时的实际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