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的总体思路和实现路径及相关建议

重庆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的总体思路和实现路径及相关建议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中新(重庆)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和重庆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为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遇,有助于点上突破、面上扩展的格局的形成。另外需要长远规划和分步推进,实现重庆金融业双向开放,使得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起到核心关键作用。在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应加快增长,形成与金融中心相匹配的总量优势。

重庆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的总体思路和实现路径及相关建议

(一)重庆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的思路和目标

1.推进原则

(1)坚持扩大优势与弥补短板相结合,提升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广度和深度

根据功能性金融中心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结果,重庆在保险保障、金融结算、资金融通等分类指数,GDP增长率、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方面排名相对靠前,但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在金融资交易分类指数,科技创新、上市企业股票交易量、企业债券增量等指标方面排名相对靠后。综合来看,重庆在保险保障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实体经济层面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支撑了财政收入和社会融资规模的扩张。这些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需要进一步复制、推广,用市场化和制度化的方式予以强化,使得相对优势转为绝对优势。对于金融资产交易基础薄弱、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科技实力不足等内陆地区发展共性问题,需要加强政府引导,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健全分工合理、协调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创新,运用多种市场化工具,畅通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是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通过扩大优势与弥补短板,使得相对优势更优,逐步缩小与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的差距并形成绝对优势,同时,不断扭转劣势、弥补短板,进一步促进优势领域的发展,形成金融功能间、金融与实体经济间的良性互动,增强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广度和深度。

(2)坚持科学规划与分步推进相结合,形成以点带面、协同发展的功能性金融中心良好建设局面

加强对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的长远规划和政策引导,坚持总体规划与分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为核心,落实差异化的金融功能定位,提升金融功能的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完善“金融功能观”背景下的金融机制、金融体系和金融生态建设。尤其是在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和推进中,要围绕开放发展道路,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分别在优势领域和劣势短板方面确立重点,加以推进,积极推动重庆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发挥功能性金融中心对西部大开发、内陆开放高地、统筹城乡的引领作用。当前,中新(重庆)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和重庆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为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遇,有助于点上突破、面上扩展的格局的形成。另外需要长远规划和分步推进,实现重庆金融业双向开放,使得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起到核心关键作用。

(3)坚持发展市场与人才培育相结合,不断夯实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条件

从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的短板约束看,重庆既面临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影响力不够大、金融机构发展不充分、金融市场的多样性不足等硬约束,也面临金融人才资源较为匮乏、高层次金融人才供给不足等软约束。在发展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发展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功能,也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夯实金融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持,多渠道推进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在市场发展方面,要坚持经济发展先行,不断做大经济规模,为金融中心建设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需求;坚持市场培育为重点,加快发展基金信托、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机构,丰富金融市场服务功能,拓展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空间;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支撑,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完善吸引人才发展和创业的制度环境,“引进来”和“走出去”并行,丰富金融人力资源供给,夯实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条件。

2.建设目标

在上述指导思想和推进原则的引领下,提出重庆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以15年基本建成为目标: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把握重庆自贸区和中新(重庆)合作项目的战略机遇,强化金融结算、金融资产交易、资金融通、保险保障、普惠金融五大功能建设,基本形成特色金融结算中心和功能完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发展环境明显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基本建成创新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的功能性金融中心,到2025年建成辐射和影响长江上游的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到2030年建成辐射和影响全国的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

综合前述功能性金融中心指标体系构建、测评结果及重庆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规划,建成的功能性金融中心应具备以下特征:

(1)金融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持续增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金融业在重庆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持续加强,这是金融中心的首要标志。目前重庆有1200多家金融机构,金融行业资产规模达3.85万亿元,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在内的外资金融机构122家,其中外资银行17家,中西部第一,但和全国性金融中心相比还有显著差距。在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应加快增长,形成与金融中心相匹配的总量优势。到2020年末,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银行、证券、保险及各类新型金融机构数量达到2000家以上。到2030年,争取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2%,进入全国第一序列(上海金融GDP占比约12%,北京金融GDP占比约14%)。

(2)金融市场体系完善,服务功能齐全,金融创新活跃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多层次、多行业、多品种的要素市场和服务体系,形成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及创新型金融机构集聚发展的新格局。在总部聚集方面,形成以区域性总部为主,以全国性和跨区域总部为亮点的传统金融集聚格局;在重点机构方面,形成以世界500强金融机构为标志,以港资和台资金融机构为重点的外资金融发展态势;在新兴业务方面,形成以类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物流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为主的新兴金融格局;在资金结算方面,基本构建以要素市场、第三方支付为主的结算新格局。金融机构协同互补发展,同业合作活跃,金融产品、商业模式等创新不断涌现,风险控制及金融科技水平全国领先,成为国内金融创新高地。

(3)投融资结构均衡,资金融通功能进一步提升

投资重点突出、投资结构优化、投资方式多元合理、投资效率显著提高、有效投资持续扩大。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经济发展基础更加夯实,板块布局更趋合理,具有发展后劲。融资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非银行渠道融资占比以及发行股票、私募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定向增发、创业投资等直接融资占比提升,融资主体更加多元化,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末,力争信贷融资余额超过4万亿元,国民经济证券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直接融资比重保持在30%以上。

(4)金融服务对外开放功能凸显,金融结算规模进一步扩大

与开放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领域开放格局不断完善,服务对外开放的水平与能力不断提升。打造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新(重庆)合作项目等载体的跨境结算和投融资便利化高地,大力支持内陆企业走出去。大力开展加工贸易、跨境人民币信用卡、跨境电子商务、保税物流、转口贸易等多种类型的资金结算,统筹推进离岸结算、跨境电子商务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第三方支付结算、跨国公司总部结算,为实体经济开放提供完善的结算配套服务,建成对外开放程度高、金融结算高度发达的功能性金融中心,力争到2020年,离岸结算量突破200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突破1万亿元。

(5)要素市场辐射能力不断提升,金融交易规模进一步增长

要素交易市场运营和建设不断强化,要素市场价格发现、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维护市场秩序和实现金融结算等核心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基本形成完善的要素市场体系,要素市场创新能力、辐射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升,功能性金融中心对要素资源的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彰显。力争到2020年,要素市场年交易规模突破2万亿元。

(6)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持续拓展,保险保障功能进一步发挥

针对保险深度较为落后的瓶颈,引导保险机构进一步创新和丰富保险产品,提升服务水平,创新展业模式,更好地发挥保险保障功能,促进社会稳定。保险产品、服务、模式、政策创新加快,推动重庆逐步成为西部重要的保险风险集散中心,建成全国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到2020年末,力争保险深度和密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

(7)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普惠金融功能进一步提升

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保持国内较低水平,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金融生态环境优良地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各类群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等均能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满意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到2020年,涉农贷款余额超过700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6000亿元,积极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助推重庆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

(二)重庆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实现路径(www.xing528.com)

1.完善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现经济金融发展良性互动

(1)深化顺应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支持

从国际上有关金融中心发展经验来看,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是深化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条件。满足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创新需求,既是金融发展的主要目的,也是推动金融中心建设的源动力。从重庆基本的情况看,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是制约重庆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的短板,也是推进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要着重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短期看,重庆经济后发赶超必然伴随不断扩大的资金需求,而从功能性金融中心指标评估结果看,重庆在贷款余额、居民储蓄余额等指标方面与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应着力提升功能性金融中心的资金融通功能,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在融通资金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满足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对资金融通的需求,不断优化资金融通结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全面提升资金融通服务重庆经济发展的能力。具体而言,可着力从五个方面加强探索、创新。一是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引导与激励力度,进一步降低间接融资成本,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二是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推进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以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形式发行债券进行融资。推动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加大企业上市储备。针对重庆中小企业数量比较多的特点,加强对新三板等资本市场的政策宣传,鼓励优质民营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三是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引进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机构在渝设立和发展,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投融资体系。四是大力发展银行间市场融资,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成本更低、流动性更强的融资来源。五是继续保持信贷平稳增长,进一步优化信贷投向和结构。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用好增量资金,盘活存量资金。

从中长期看,随着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深入,必然衍生出更加复杂、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并对现行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创新提出新的挑战,能否顺应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推动相关金融创新,是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能否持续推进的关键,也决定了能否持续拓展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空间。从重庆实践看,2009年以来,为支持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长江上游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积极对接地方重大发展战略,按照“事前便利、事后监管”的原则,构建外汇收支便利化管理框架,支持惠普在重庆设立结算中心,促成将惠普笔记本电脑全球生产、采购及进出口供应链相关环节资金收付和结算业务转移至重庆,切实推动重庆经济转型升级,并为开展跨国公司全球结算、促进金融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展望未来发展趋势,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肩负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区域金融中心三大战略任务,金融服务和创新需求强烈且迫切,中新(重庆)合作项目、重庆自贸区建设逐步推进,必将衍生出新的实体经济发展及金融改革创新需求。目前,相关经济主体已逐步在降低内陆地区物流成本、融资成本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金融政策创新支持事项。

(2)持续扩展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受众范围,强化普惠金融理念

资金融通、金融结算、保险保障、金融资产交易等4大功能的发挥,根本在于使金融发展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主体,需要以持续扩展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受众范围为支撑,推动普惠金融理念得到切实落实。在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受众群体多元化的过程中,由于金融服务有向城市和高效率区域集聚的偏好,因此需要从供给侧的改革创新入手,从金融服务供给的机构体系、类型、产品、服务、方式和环境等方面,切实改革金融服务供给的结构和覆盖范围。具体而言,三个方面的工作应是着力重点。一是健全普惠金融机构体系,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推动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其他银行机构找准功能定位,有针对性地优化对特定受众群体的金融服务。二是规范发展各类新型机构,推动金融保理、消费金融、货币经纪、证券融资、非金融支付、再担保等创新型金融机构规范设立、和谐发展。三是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完善货币政策,健全差异化激励机制,针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四是持续完善金融发展环境,从征信体系、支付体系、金融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入手,推动金融发展环境更加协调、优化,为各类型金融功能的发挥提供基础支撑。

顺应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从政策层面、金融服务层面多方发力,破解发展瓶颈、解决发展难题,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进程,是在长期内实现经济金融发展良性互动、持续深化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必经之路。

2.加强物流金融等特色金融建设,深入拓展金融结算、资金融通等功能

从功能性金融中心指标评估结果看,重庆虽然总体排名在中西部靠前,但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融通、金融结算、金融资产交易、保险保障等方面均存在差距,按部就班发展金融很难弥补后发劣势,需要将国家发展战略、金融市场演变与重庆自身特点有机结合,打造专属于重庆的发展优势,从而实现与发达城市在金融市场发展方面的拉平补齐。

以物流金融创新对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重庆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Y”字形大通道衔接点,虽然是内陆地区,但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地理优势,且已经构建起三个“三合一”开放口岸与平台的优良发展条件,具有承接沿海加工贸易梯次转移、电子信息新兴产业、跨境电子商务等行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应将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构建自身竞争发展特色优势等有机结合,以金融支持物流发展为突破,支持构筑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形成物流金融的核心业务,并以此为基础打造金融结算、资金融通、保险保障等功能。在实现路径上,在近期内,可结合物流大通道、大平台建设,推进多元化融资产品创新和资金结算服务创新,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促进资金需求与供给有效对接和资金结算规模的增长,扩展资金融通和金融结算功能。在中期内,针对物权法明确只有提单、仓单的权利可以出质,法律、国际惯例缺乏支持国际铁路单据融资的条款,不利于开展基于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铁路联运单据贸易融资的制约,从完善司法解释、促进法律调整等方面着手,将铁路运输单据纳入国际贸易惯例规则体系,挖掘中欧班列(重庆)国际大通道潜力,巩固重庆在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联运方面的先发优势,并深化相应的跨境结算和资金融通等功能。在长期内,在重庆作为中西部物流中心、陆上丝绸之路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强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物流交易中心,打造沿线国家大宗商品在华集散、分拨、批发中心,实现沿线物流、保险等金融服务的统一交易,并大力推进相应的物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深入拓展与物流相关的金融结算、资金融通和保险保障功能,形成功能性金融中心的特色和核心优势。

3.充分利用重庆自贸区、中新(重庆)合作项目和保险试验区建设重大机遇,不断提升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深度和发展广度

(1)发挥重庆自贸区和中新(重庆)合作项目优势,推进金融对外开放

重庆内陆开放发展经验表明,先发优势对于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意义重大,如惠普重庆结算中心支持政策的先行先试,助推电子信息加工产业的形成与壮大,为重庆经济转型、金融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相较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在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人口素质等开放要素资源条件较差,金融政策环境仍较为落后,在前两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均设在沿海地区之后,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始拓展至包括重庆在内的部分中西部省、市、区,为内陆地区加快开放发展步伐,促进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提供了机遇。金融改革作为内陆开放的重中之重,在推进过程中有必要优先考虑内陆地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一方面,内陆地区经济体量小、风险可控,另一方面,借助金融的聚集效应,促成产业区域间转移和升级,提升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程度,促进经济金融发展良性互动。

具体到重庆而言,中新(重庆)合作项目、重庆自贸区等重大项目相继获批,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下一阶段应进一步加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力度,有针对性地强化跨境结算、跨境融资等功能。实现路径是:围绕重庆自贸区和中新(重庆)合作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庆自贸区政策优势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业务优势,培育跨境结算、跨境融资核心竞争力,着力从以下方面取得突破,提升重庆功能性金融中心的集聚辐射能力。在跨境结算方面,充分发挥新加坡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重庆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转型取得成效等优势,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加工贸易离岸结算、跨国公司总部结算、金融要素市场结算等多种业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和惠普结算等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总部或功能性总部落户,不断做大跨境结算规模。在跨境融资方面,在大力发展跨境结算业务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开展跨境贷款、股权投资基金、境外发债、跨境双向投资等改革试点,将通过金融结算积聚的资金流转换为跨境融资、境内融资等实际资金流入,用于支持西部内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资金融通渠道进一步拓展、融资成本更加低廉、资金运用更加便捷高效。在提升金融市场开放度方面,扩大金融领域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参与竞争,鼓励境外投资者投资入股本地银行、证券、保险法人金融机构,支持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实现本地机构和外来机构发展相互促进、互补共赢,全方位提升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与服务能力,推动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

(2)大力推动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保险保障、金融资产交易等功能进一步强化

国际经验表明,功能性金融中心发展壮大离不开保险保障、金融资产交易等基础功能的持续深化,而且保险发展、要素市场交易与银行、证券等金融业态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协同与融合日益增强,对于促进风险定价、风险交易、要素交易活动的集中,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和区域性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都有积极作用。从功能性金融中心指标评估结果看,重庆在保险保障指数方面位于中西部第一位,但在保险机构总部数量、保险深度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在金融资产交易指数方面位于中西部中游,在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企业债券发行等方面均较为落后,相关功能还需持续挖掘、深化。

一方面,保险保障功能仍需进一步强化,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可以以大力发展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依托,以建设中西部地区保险集聚中心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两大平台为目标,以推动保险业务创新为突破口,积极完善保险市场组织体系,探索设立服务中欧班列(重庆)铁路大通道的专业物流保险中心和服务长江黄金水道的内河航运保险中心;探索保险业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保险业务的社会保障功能;深入拓展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更好地服务于重庆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保险保障功能。具体而言,应着力强化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市场组织体系。优化市场主体结构,推动保险市场主体实现多元化、层次化发展。二是强化社会保障功能,积极争取全国保险业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充分发挥保险业在服务地方治理、构筑民生保障网络方面的功能。三是创新保险资金使用方式,积极引进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股权等方式支持重庆重大建设项目,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另一方面,金融资产交易功能还需持续挖掘,不断缩小与中西部领先水平乃至全国领先水平的差距。需要从引入更多市场参与者提升交易活跃度、深化要素市场建设推动要素市场发展等方面入手,综合施策、持续发力。进一步丰富交易产品、延伸业务链,积极引入国外要素市场平台和交易参与者,做大做强业务规模和品牌,提升要素市场对国内外参与者的影响力、辐射力。依托重庆自贸区和中新(重庆)合作项目建设,推进重庆要素市场加快发展,深入完善要素市场机构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创新转型,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强化要素市场集聚金融资源提升金融资产交易和配置效率的能力。具体而言,可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提升要素市场辐射能力,推动各金融要素市场不断开拓市场、丰富交易产品、延伸业务链,围绕自身定位,做大做强业务规模与品牌。二是完善要素市场机构体系,积极稳妥发展要素市场,不断丰富资产类、权益类、商品合约类三大交易市场板块,搭建交易功能载体。三是推进要素市场创新转型,支持要素市场围绕本业,深化转型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支持开展业务、制度、模式、产品、服务创新。四是加强要素市场风险防范,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严格准入门槛,加强机构、高管、业务品种等审查,切实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4.把握金融发展新趋势,发展科技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为金融功能提升拓展新的空间

以科技金融创新对接金融发展新趋势。随着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型业态的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金融服务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基于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成为下一阶段金融改革的重点。重庆作为内陆地区,在相关改革政策试点争取和新型业态培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优势。如通过积极主动的方案设计,成为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试点城市,试点机构成为中西部首家具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全业务试点资质的支付机构;首创跨境电商真实性认证机制,构建由多部门参与的重庆国际电子商务交易认证中心,破解跨境电子商务资金收付真实性审核难题。在支付机构、认证中心“双结算”体系支持下,重庆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年均保持1倍以上增幅。下一阶段,应充分发挥现有的政策和市场优势,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创新,顺应金融市场改革创新趋势,深入拓展金融结算、资金融通、金融资产交易等功能,为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在市场培育方面,继续大力培育第三方支付机构,积极争取更多支付机构牌照,积极探索非持牌机构开展跨境对外支付等改革创新,打造支付机构产业集群,进一步夯实推进科技金融创新的主体基础,着力扩大资金结算规模,为强化金融结算功能提供支撑。在融合发展方面,支持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利用科技改善传统的提供资金和服务结算的运营模式。以科技金融的发展为推动力,促进资金融通、金融结算等功能的强化,为培育功能性金融中心的特色优势创造条件。

规范发展数字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为金融结算、资金融通等功能的提升拓展新的空间。一方面建立数字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探索建设数字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加强跨部门监管协调,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加强相关准入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互联网金融业务,对数字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创新进行持续统计分析和风险监测,切实防范相关金融风险。通过自律组织等形式推动相关金融业务规则和标准的统一,加强对相关业务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借鉴杭州建设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的成功经验,支持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跨境贸易、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领域融合发展,探索开展数字金融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移动金融、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扩展,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档升级,提升互联网金融在医疗、餐饮、旅游、物流等公共领域的应用范围。推动发展网络理财等互联网新兴金融业态,探索与之相关的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服务,规范发展网络借贷、互联网信托等新型业务,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三)小结

重庆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需注重坚持扩大优势与弥补短板相结合,提升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广度和深度;坚持科学规划与分步推进相结合,形成以点带面、协同发展的功能性金融中心良好建设局面;坚持发展市场与人才培育相结合,不断夯实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条件。在实现路径上,需深化顺应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支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现经济金融发展良性互动;大力推进物流金融等特色金融发展,打造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核心优势,以物流金融创新对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加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深度和发展广度,高效推进重庆自贸区、中新(重庆)合作项目、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强化金融结算、资金融通、保险保障等功能;以科技金融创新对接金融发展新趋势,规范发展数字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惠及更多市场主体,为金融结算、资金融通等功能的提升拓展新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