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发区转型升级:以产业、开放、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开发区转型升级:以产业、开放、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开发区唯有靠深化改革破局,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革故鼎新的魄力实现转型升级,才能重塑竞争优势,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一)以高精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以高水平创新平台承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四)以高标准产城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发区要突破目前发展瓶颈,产城融合是根本之策,也是必然趋势。

开发区转型升级:以产业、开放、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武汉开发区的发展成就和经验,一定程度上是全省开发区改革发展的缩影,其面临的矛盾问题也是全省大部分开发区面临的共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开发区唯有靠深化改革破局,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革故鼎新的魄力实现转型升级,才能重塑竞争优势,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一)以高精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为导向,构建“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产业迭代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食品、石化、纺织等产业焕发新生。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群。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全力提升“大智移云”产业首位度,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产业根基。

2.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实现上中下游企业联动发展。沿产业链引进关联企业,提高产业产品的本地配套率,推动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集聚的集群式发展。大力发展“2.5代产业”,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纽带作用,高度集聚研发、生产、物流和服务、贸易、结算等产业全要素,提高产业集群的生命力。

3.激发创新创业动能。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大力扶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积极争取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以高水平创新平台承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抢占人才聚集制高点,用好“人才20条”和“千人计划”“百人计划”“我选湖北”等计划和政策,培养、引进、留住各类人才,将开发区打造成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二)以高效能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1.“破云见日”重构体制机制新优势。探索实施“经社分开、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分工合作”的运行机制,强化开发区经济管理职能,将工作重心放在规划、指导、协调、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上,精简或剥离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运用市场化、社会化手段管理公共事务。

2.“清障除弊”保障政务服务高效能。以市场化、便利化、国际化、法治化为目标,大力提高行政效能,减多减繁,减时减负,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3.“添柴加火”突出考评机制激励性。探索实施有别于一般公务员管理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大力推行聘任、聘用制,以工作实绩评价考核干部,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三)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www.xing528.com)

1.用好用足对外开放平台。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各类口岸的平台作用,用好中欧(武汉)班列、“江海直达”航线、国际货运航线等开放通道,释放对外开放平台效应。加强开放合作、经贸文化交流、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强化相关信息、中介、政务服务支撑,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的服务体系

2.蹄疾步稳“走出去”。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机遇,支持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基地,在汽车机械、纺织等优势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强与沿海地区深度合作,加大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采取飞地经济、区域托管、总部+基地等模式加强区间协作,打破要素壁垒,共享发展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3.积极主动“引进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科技招商等模式。实行“一区一策、一园一策、一企一策”等差异化政策,引入产业链高端环节,引导外资企业把研发创新、服务外包、精益生产等环节转移入区,提升开发区整体产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强开发区承载吸纳能力,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优质产业转移。

(四)以高标准产城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1.产城融合要“速度”也要“温度”。开发区要突破目前发展瓶颈,产城融合是根本之策,也是必然趋势。要走出“经济孤岛”“功能孤岛”“政策孤岛”,由“建区”向“建城”转变。经济与社会、产业与生活、生产与生态要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实现人、产、城共融共生,成为发展速度和人文温度并存的现代新城。

2.配套供给要“数量”也要“质量”。提升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方面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促进生活性服务向精细化、个性化、品质化转变。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供给更多高质量生态产品,让开发区成为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物美业兴的宜居宜业之城。

3.社会治理要“能力”也要“智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让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和市场力量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把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作为社会治理手段的智力辅助,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调研组成员:陈宏斌 郑黎明 胡 辉 郑 伟 张 义)

(发表于《政策》2018年第2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