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荆门市深化市情认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荆门特色的发展新路。
(一)着眼全局,以大视野谋划大发展。一是明确发展目标。着眼国家和省级战略,结合荆门实际,提出“三大定位”“三个率先”发展目标,即未来五年建成江汉平原中心城市、湖北新兴增长极、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全省同类城市中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二是明晰发展路径。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出并践行“生态立市、产业强市、资本兴市、创新活市”的发展路径,分别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努力打造先发优势,培育比较优势。三是集聚发展定力。坚持“投资第一、产业第一、工业第一”的理念,做大投资底盘、产业底盘、工业底盘,以工业的跨越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凝聚发展合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县域行政壁垒,统筹谋划和布局各县(市、区)产业,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聚力招商,以大招商引进大项目。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出台惠企“十项政策”49条具体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创新招商理念。实现“五个转变”,提高招商实效。由注重招企业向注重招产业转变,由打造企业集聚功能区向打造产业集聚功能区转变,由单纯依靠优惠政策向更加注重完善产业配套环境转变,由政府主导向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并重转变,由单纯招商引资向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转变。二是创新招商方法。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七大主导产业,成立七个产业招商分局和境外招商分局,建立“一个产业、一个产业链行动计划、一张产业链招商地图、一支专业招商队伍、一个承载园区、一只基金”的产业链招商机制,实行专班、产业办、联络处、园区“四位一体”捆绑招商。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的龙头、领军企业79家,带动90家核心配套企业、300多家关联企业落户,产业链项目占比95%。开展“重资产”招商。以政府投融资平台为主体,与产业龙头企业合作,争取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重点围绕支柱产业建设“重资产”,让龙头企业“拎包入住”。全市实施“重资产”项目62个,获批银行贷款180.6亿元,入驻企业140家。依托基金公司联动招商。与长江产业基金、金沙江基金等合作,实现政府产业基金和基金公司联手跟投。全市共梳理策划项目48个,引进项目12个,总投资达121.9亿元。三是创新项目工作机制。严守“底线”,建立项目评审机制。建立“园区初审、专家咨询、市级预审”三级评审机制,每月组织项目评审,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消除“痛点”,健全项目前期工作机制。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每天一短信、每周一协调、每月一调度,对设计图、施工图审批环节“卡口”问题实行设计联签。疏通“堵点”,完善项目快速落地机制。实行项目全市统筹,签约项目一律按产业类别入园。实行项目落地节点控制,编制重大项目落地节点控制图268张。实行规划预红线制度,项目签约即可拿到规划预红线。实行项目“三级包联”制度,包联领导联系服务、项目秘书跟踪服务、驻点秘书脱产服务。
(三)苦练内功,以大转型锻造大产业。一是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百企技改工程,2016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86亿元,同比增长23%。实施“互联网+云荆门”行动计划,凯龙化工成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3家企业成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47家企业成为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实施“特色产业链+产业互联网+基金” 直接投资模式,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服务,启动农产品加工、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等产业链垂直整合。二是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坚持既争第一、又争唯一,聚焦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智能制造、大健康等产业,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2%。引进整车企业1家、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4家、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企业4家,总投资350亿元。引进通用航空企业11家,建设通用航空发动机、无人机、超轻型运动类飞机产业化基地,全国第一个通用航空综合体——爱飞客小镇初具雏形。引进南京埃斯顿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企业12家,引进大连数控机床、沈阳数控机床等高端数控机床企业及配套企业12家,总投资达150亿元。引进瑞德医疗、奥美医疗等大健康企业18家,总投资达133.1亿元。三是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突出应用导向,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建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5个,格林美建成行业唯一的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坚持产业化建立双创空间、市场化运营双创基金、个性化服务双创主体、常态化开展双创路演,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设立5.8亿元的双创引导基金,建成运营双创平台25个,入驻创客2300人,聚盛国际、荆门慧谷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施“龙泉英才”计划,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31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引进创新创业高端人才63人、团队47个,招硕引博104人。全市12家企业技术全球领先,28家企业成为细分行业的“单打冠军”。(www.xing528.com)
(四)聚焦实体,以大改革激发大动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1+10+N”行动计划,有效推动发展动能转换。一是推动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产能过剩企业和困难企业“找帅当兵”,一批传统企业焕发生机。北京三聚环保投资20亿元对金鹰能源进行重组,建设年产20万吨联醇、LNG暨秸秆生物质碳复合肥项目;人福医药投资50亿元,重组负债4.6亿元的广源食品,建设医疗健康产业园;南方黑芝麻集团投资20亿元,重组京山京和米业,建设富硒食品产业园;南京埃斯顿投资5亿元,重组楚大机电,建设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统。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创新创业“黄金三十条”,成立全国首个创新创业服务局。成立市级行政审批局,在全省率先编制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监管清单。推动城管、文化、农业、商务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成为全国试点。实行“一停三降一补贴”,暂停收费项目17项,降低融资成本、社会保险负担、用电成本,全面清理、规范中介机构收费,实行政府购买中介服务,2016年共为企业减负17.8亿元。三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设立总规模108亿元的特色产业基金、20亿元的过桥还贷资金池、12亿元的银政合作产业基金;落地PPP项目26个,数量全省第一;发行债券6支,规模57亿元;全社会融资额393.7亿元,其中直接融资占比39.7%。四是推进农业综合改革。沙洋县“按户连片种植”模式成为全国破解农地细碎化的范例,连续两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目前,全市按户连片耕种率达到65%。京山县成为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的四种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模式,受到农业部督导组高度评价。探索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全市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68个,实现“土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创新农村土地整理机制,整合涉农资金投入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标准达到4000元/亩。
(五)做优载体,以大平台承载大产业。强化产城融合理念,以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促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一是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布局建设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20个工业特色产业集聚区、10个农业特色产业园区,每个县(市、区)建设2至3个产业集聚区。二是建设“四化同步”示范带。按照“四化同步、产业融合、全域推进”理念,统筹推动城镇化与现代化、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荆钟、荆沙、荆京3条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和生态走廊,打造长寿小镇、爱飞客小镇、华大基因小镇等6个特色小镇,建设中国农谷会展中心、农业大数据中心、中兴农谷电商产业园。其中,荆钟示范带按照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全域生态镇和生态村建设、全域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全域PPP模式推进的思路,实施项目36个、总投资超过350亿元。三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深入实施中国农谷战略,中国农谷院士村投入运营,建成国家级种业基地6个。建设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带,推广生态高效农业面积220万亩。大力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建设42个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5个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10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彭墩村“1+9”区域主打“长寿、富硒”牌,依托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土地流转,建成集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电商、乡村旅游、新型农村社区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综合体。京山县马岭村、掇刀区“多彩七岭”等一批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村)正在加快建设。全市农业现代化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均居全省第一,农业机械化率居全省第二。四是建设高效政务服务平台。成立全省第二家市级行政审批局,永久封存市编办、市发改委等26个部门行政审批专用章,108项行政审批职责全部划入。完成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新一轮清理调整,取消、调整和下放53项,调整后市级仅保留144项。完成第十一轮市级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行政审批再提速29.6%。在全省率先编制市、县两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成为全省“样板”。
(六)生态立市,以大格局构建大生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获批为国家森林城市,漳河新区被列为全省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京山县通过国家生态县验收。一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全市1.24万平方千米市域进行全域生态诊断和评估,制定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构建以山体、森林、河湖、湿地为基础,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等为重点的“一带两屏四网六廊” 生态安全格局。二是铁腕治理生态环境。实施生态治理“十大工程”,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八大行动计划”。在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和胡双磷等地区率先开展4万亩土壤修复试点,建设全国首个土壤修复产业园。全域推广生态化、无动力或微动力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客店模式”。全市创建国家生态镇2个、省级生态镇24个,创建省、市级生态村524个。三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规划建设荆门化工、荆襄磷化、格林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东宝农作物废弃物综合利用4个循环产业园,构建石化、磷化、建材、农产品加工、废旧资源回收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获评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荣获2016年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奖产业推广奖。大力推广“香稻嘉鱼”等生态种养模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健全农产品追溯系统,打造全国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七)凝神聚力,以大担当升腾大气场。一是真正打开解放思想“总闸门”。开展“十破十立”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决破除封闭保守、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资源决定论等旧思想,牢固树立改革开放是最大红利、办多少事找多少钱、人才是第一资源等新观念,为跨越发展、换道超越奠定思想基础。二是坚持以实绩论英雄。紧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两大重点工作,实行季度考核、“论资”排位,设立“完成席”“签约席”“意向席”和“零效果席”,根据考核情况“动态入席”。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论成败,对3个没有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论政绩,提拔或重用招商有功的县级干部13名。三是弘扬“抢拼严实”精气神。认真践行务实重行的工作要求,以打破常规地抢、不留后路地拼、近乎苛刻地严、踏石留印地实的精神面貌,实行重大项目清单式管理、常态化督办、全媒体晾晒,每季度组织项目拉练,现场数塔吊、数脚手架。坚持问责追责,大力开展“为官不为”整治,制定出台问责办法,推动干部能上能下,问责干部373人。四是建立容错减责免责机制。出台“十个区别开来”实施细则,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与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等区别开来,先后澄清反映失实问题357个,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