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核心是创新。宜城市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以点代面,在改革实践中找思路、创新路,争一流,积极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2014年底和2015年3月,宜城市先后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和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成为全国首批试点中仅有的8个“双试点”县市之一。宜城市抓住机遇,大胆改革、积极探索,着力打造“宜城样板”,构建跨越发展的强大支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居住证制度,建立政府、企业、农民共同承担的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减轻农民进城负担。2015年,全市共转移农民2.5万人,新腾耕地3300多亩,实现就地就业5000人。同时,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重点探索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模式,启动了鲤鱼湖大桥、截污干管、滨江大道景观绿化等9个项目建设,总投资25亿元,破解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难题。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上,选择城郊、集镇、平原、山区和丘陵5种类型,在8个村(社区)先行试点,积累经验,探索出合理确定农村宅基地面积标准、分等确定宅基地有偿使用费标准、多举措促进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等7项制度和办法,让权益更公平、资源进市场、土地增价值、农民增财富,取得实质性成效。
围绕打造全国环境最优县市的目标,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入手,大刀阔斧对政府权力进行“瘦身”,推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深入推进“三个一”(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制度改革,组建“一局两委”(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委员会、综合执法委员会),本着怎么方便怎么搞、怎么简便怎么办的原则,进一步简政放权,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至185项,比省定县级通用目录少41项;将128项公共服务审批事项,下放到镇(办、区)和村(社区),实现了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70%的审批事项下放到镇(办、区)和村(社区)、让70%的群众能在家门口就近办理相关事项的“两个70%”目标。(www.xing528.com)
针对企业办事难、办事慢的现实问题,建立“服务直通车”制度,完善“帮你办”“我来办”制度,所有涉企办证事项全部由行政审批局实行“直办、代办和帮办”,企业只需到一个窗口提供资料,到时拿证即可。为重大项目配备“项目秘书”“驻点秘书”“治安秘书”“医疗秘书”和“领导秘书”,为企业实行一对一、点对点服务。
市行政审批局局长李道明介绍说:“今年,我们还实行了‘上门办’制度,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全程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比如,市公安局主动上门为水晶企业外地员工办理居住证;市农商行主动上门为企业办理融资贷款;市人社局主动上门为企业员工办理‘五险一金’,营造了亲商尊商的浓厚氛围。”
李诗对记者说:“全面深化改革不能‘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一曝十寒’,一定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大胆创新的精神,治顽疾、克痼疾、破藩篱,形成全面布局、多向突围的整体态势,以劈波斩浪之势向前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