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过自贸区建设,开放倒逼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通过自贸区建设,开放倒逼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贸区试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其灵魂就是制度创新。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地通过自贸区建设,不断探索以开放倒逼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做法给我们以深刻启示。自贸区是改革的“试验田”,是培育改革新政种子的“苗圃”。但要将“试验田”变为“百花园”,由“小盆景”变为“大风景”,真正实现通过自贸区建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法治保障、宏观调控等配套政策的协同实施。

通过自贸区建设,开放倒逼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自贸区试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其灵魂就是制度创新。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地通过自贸区建设,不断探索以开放倒逼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做法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一)改革要对标最前沿,大胆解放思想。改革首要的是解放思想,向最前沿的方向看齐,方能不走回头路、不作无用功。前沿在哪里?从四个自贸区的实践来看,最前沿存在于现有体制机制最突出的问题、国际最先进的规则和本地未来发展战略方向。四个自贸区的设立和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中国主动“对标国际”的过程,四地以国际先进的经验做法为参照,主动查找体制机制方面的突出问题,主动与国际规则接轨,哪里先进就学哪里,哪里不足就改哪里,自我加压,全面带动各部门、各领域、各环节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制度性成果。四地的经验启示我们,思想解放程度是决定改革步子大小的“总开关”,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面对现有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对接国际规则,面向未来发展方向解放思想,才能在改革中“走在前列”。可以说,思想解放程度有多大,改革创新就能有多深,全面深化改革的步子就能迈多大。

(二)思维方式转变是影响改革能否深入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以开放促改革的自贸区试验核心在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其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重中之重。上海自贸区自成立以来,秉承“只有转变政府的思维才能转变政府监管方式” 的理念,以积极转变思维方式为先导,在探索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成果。例如,上海自贸区为将首创的“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监管服务模式落到实处,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差别化监管体系。单就“先入关、后报关”这一项来说,就为企业节省了10%左右的物流成本。此外,综合监管措施中的企业年报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信用管理体系、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等三项措施效果明显,企业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参与空间比较大。这些告诉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可能为可能,才能将改革引向深入。

(三)注重科学谋划是改革从决策到实施全链条的核心基础。自贸区的设立和建设十分重视科学谋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功能定位非常精准。四个自贸区都有自己清晰的功能定位。其中,上海自贸区是面向全球,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经济中心;福建自贸区是面向台湾,侧重两岸经贸合作;天津自贸区是面向东北亚,促进京津冀制造业升级;广东自贸区则主要面向港澳,侧重服务贸易自由化。精准的定位使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既不千篇一律,也不盲目贪大求洋,而是紧贴实际、更接地气。二是改革始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科学谋划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红线意识、底线思维,自贸区虽然鼓励大胆创新、敢闯敢试,但不是倡导“改革要上、法律要让”“超常规发展要突破法律”等传统思维,而是要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需要突破的要法律授权,法无禁止才能大胆试”,尽量减少改革的法律风险,避免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三是主动与国际规则接轨。自贸区主动适应全球重大国际投资贸易治理新趋势,根据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新变化制定改革方案,使决策更加科学化。四地科学谋划自贸区建设的事实表明,改革必须目标明确、主动适应规则,处理好大胆闯、大胆试与依法改革之间的关系,科学谋划才能保障改革从决策到实施全链条顺利进行。(www.xing528.com)

(四)体制机制创新是改革的首要内容。自贸区是改革创新的高地,而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与经济特区、沿海沿边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等早期开放地区相比,自贸区不是以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为筹码,而是通过在法治轨道上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多以来,虽然没有出台多少优惠政策,但据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热情高涨,区内投资企业数量快速增加,自贸区发展呈稳定增长态势。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投资咨询公司分别独立对区内企业、专家等相关对象的调查显示,上海自贸区的综合满意度分别为80%以上和89.4%。这启示我们,体制机制创新释放的红利,比优惠政策更经济、更有效、更绿色。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一首要任务,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方能在新常态下以最经济的投入取得最优质的发展。

(五)把握正确的方法论是改革成功的有力保障。自贸区建设是一场长跑,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为实现预期目标,四地始终注意以科学的方法推进自贸区建设。一是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同时注重需求导向。四个自贸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方向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各地都围绕自身功能定位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政策措施,而不是简单地全盘复制其他自贸区的做法,反映出明显的需求导向。二是坚持蹄疾步稳、半步策略、久久为功,边探索边提升边推进的方法。上海自贸区的范围最先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根据先行先试推进情况以及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需要,逐步拓展实施范围和试点政策范围。后来上海自贸区扩容和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的设立以及相关政策向全国的推广,均遵循了蹄疾步稳的原则。这启示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稳打稳扎,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急功近利一味蛮干,而应当要开门搞改革,从政府部门“端菜”变为人民群众“点菜”,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和方法。

(六)重视配套政策才能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自贸区是改革的“试验田”,是培育改革新政种子的“苗圃”。但要将“试验田”变为“百花园”,由“小盆景”变为“大风景”,真正实现通过自贸区建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法治保障、宏观调控等配套政策的协同实施。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贸区本身要率先提供保障政策。如上海自贸区建设,中央和上海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章,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天津则提出要构筑服务区域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另一方面,自贸区的这些保障政策要能逐渐向其他地区推广。如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一些干部和专门人才由广东省或广州市的上级部门委派,任职期满后又回流到相关部门或到其他区域任职。这种自贸区与非自贸区的双向政策调适和人才的双向流动,为借鉴自贸区经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保障。这启示我们,抓好人才队伍、法律规章、宏观调控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是推进改革的重要依托,只有打造一支专业基础过硬、具有国际视野、敢于改革创新的改革队伍,适时推动法律规章的“立、改、废、释”,改革宏观调控政策,改革的深化才有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