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龙凤为点,恩施为片,在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先行先试。”这是李克强总理第二次到龙凤镇视察提出的明确要求。省州市三级联动,龙凤镇具体操盘,紧扣总理要求,聚焦精准脱贫,立足改革创新,全力推进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
(一)扶贫搬迁“挪”穷窝。用足用活“易地扶贫搬迁一批”的政策措施,对辖区内自然条件恶劣、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的区域,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落实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特色民居改造实物补助三项奖补政策,探索企业代建、农民自建、政府承建三种建设方式,推行就地集中安置、自主转移安置、梯次搬迁改造、民政福利安置四种搬迁途径,分步梯次实施搬迁。目前,龙凤镇共建成9个中心社区、37个居民点和2个安置小区,共计有6400余户2万多老百姓搬出来。我们看了2个安置小区,搬迁群众都说“住得好,有事做,很满意”。
(二)移民建镇“改”穷貌。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乡镇集镇建设统一布局、与州城发展紧密结合,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已建成“通村进组入户”农村综合交通网络,配套村村通客运车62辆;新建、改扩建水厂15座,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网络干路提档升级。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条件全面改善,建成龙马卫生院及1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迁建、新建初中、小学、幼儿园16所。集镇、中心社区及居民点常住人口规模达4.5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4.6%。我们看了几所学校和医院,都实现了“城乡联网、资源共享”,有位老教师说“条件不比城市差,空气远比城市好”。(www.xing528.com)
(三)退耕还林“换”穷业。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3万余亩25度以上挂坡地“两种三不收,三年两不种”的问题。抢抓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退耕还林模式,引入6家市场主体,发展9家专业合作社,发展茶叶、生漆、小水果等高效经济林,引导农户以山林、土地入股参与经营分红,给4850户“陡坡地”农民带来5550万元生态补偿收入,户均增收1.14万元。那位77岁的龚延祥老人家五项收入中有一项就是退耕还林收入1万多元,分三次打在他的一卡通上。
(四)调整结构“拔”穷根。以项目工作为龙头,完成土地治理5万亩、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0970亩。建成特色产业基地6.2万亩,年出栏生猪8万头、家禽60万羽,全镇72%的耕地实现集中规模经营,90%以上的农户融入产业链。快速推进农产品加工园等产业园区建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居民创业就业机会。2016年底,试点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500元和9352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60%和123%,7699户24822人贫困人口全面摆脱贫困。我们在二坡村、向家村等多个村的调查中发现,那些乱石丛生的荒山岗地原本一钱不值,流转给公司种蓝莓、种葡萄,价格达到600元一亩,这很难得啊,反映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水平和农民得到的实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