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证之所以让人感受到“难”,证照办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和各个主体都难辞其咎。透过“办证难”的诸多表象,挖掘掌握“办证难”形成的根源,以便彻底解决“办证难”问题。
(一)思想观念落后。
造成“办证难”的首要原因在于思想观念落后。具体讲,包含以下4个方面:(1)法制意识淡薄。决策的程序化和法制化程度不高导致后期的“办证难”,如一些“先上车后补票”的项目。通过关系或金钱使办证便利的行为最让群众反感。(2)“官本位”思想浓厚,致使“傲慢、推诿、故意拖延”的官僚气息在一些地方持续存在,工作人员“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3)管理和治理理念落伍,致使行政效率低下。(4)责任担当意识不强。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只注重个人发展,按部就班干好工作,为了过分保护自己而让办证人提供很多可以省去的办证环节和条件。
(二)职能转变不到位。
职能转变滞后,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是造成“办证难“的又一大原因。具体表现为:(1)业务权限下放不彻底、不同步。一方面,有的部门在改革中“权重”的紧抓不放,“权轻”的为放而放;另一方面,上级放权与下级的实际需要关联度低。此外,各职能部门相关联的审批权不配套,下放不同步,造成一件事在不同部门的不同层级间无法正常处理。(2)“证”出多门形成功能重叠,某些证只是为了办理另一种证而存在。(3)部门的利益固化,为“办证难”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要探究“办证难”的根源,制度层面的缺陷不容忽视。(1)有些现行法律政策滞后或互相掣肘,但法律政策的修改或废除有个过程。(2)程序冗余或互相冲突。常常存在自相矛盾、部门互为前置的现象。(3)信用制度建设不健全。办证中的“证明多”就是信用缺失加大社会监督成本的表现。(4)监督机制不到位。首先,缺乏严格的行政服务质量审查机制;其次,内部监督形同虚设;再次,外部监督渠道不畅通,缺乏社会监督与处理平台。(5)标准不统一。有些具体审批事项的受理条件、许可标准和办理规程由于没有统一和规范的要求,致使审批部门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四)信息壁垒。(www.xing528.com)
信息壁垒对于“办证难”的形成不可小觑,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域的信息共享难题更是增加了办证的难度。(1)政务信息没有完全公开。一些不断简化、取消的事项,没有及时向公众公开。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孤岛”,给办事群众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2)地方之间及部门之间信息难共享。由于缺乏高度集成的协调管理机构,各部门信息数据缺乏统一标准,各地的政府门户网站、应用系统开发分散,条块分割的组织体系导致“信息烟囱”;由于部门利益化,甚至出现了“信息垄断”和“信息寻租”。
(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1)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长短不一。一方面职业道德修养的缺失导致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缺乏工作热情、语言生硬,不将相关流程向前来办理的群众一次性说清楚;另一方面,有些办证工作人员不熟悉业务,对政策法规的理解参差不齐。(2)有些办证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及能力有限,仍习惯于跑到各部门找到具体负责人员进行询问。(3)期望差距。办事人的迫切性与办理事情所需要的周期之间的矛盾给了群众办证难的感觉。
(六)行政审批中介改革滞后。
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时间长、收费高、质量差是束缚行政审批提速增效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办证难”的原因之一。有些行政机关擅自将行政审批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交由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其他机构办理,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有些行政审批部门在中介服务执行中存在任意性问题。有些行业政策和价格政策不合理。此外,有些部门限制行业中介服务机构跨区域服务,造成地方壁垒。
(七)硬件设施落后。
现有的办证服务场所,大多是利用原有的办公用房改造而成,尤其是基层工作场所,办公条件先天不足。此外,停车难也成为一个突出现象,致使群众怨言不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