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全区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统一草原地面数据采集和入户访问调查的流程,特编写本操作手册。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明确责任机构
开展草原监测的县(区、市)要落实专门的组织机构和责任人,县(区、市)的草原监测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县(区、市)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开展草原监测工作的部门,要具体落实责任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
(二)成立技术组
各县(区、市)要根据监测工作的需要,成立由草原等相关专业、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加的技术组,负责本县(区、市)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
(三)制订工作计划
各县(区、市)根据年度全区草原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县(区、市)的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工作计划。
(四)确定调查路线和布点区域
根据区草原站下达的样地任务及选择原则,在认真分析和全面了解本县(区、市)草原植被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划定样地选择区域。
(五)组建地面调查小组
为完成地面调查任务,组建若干个地面调查小组,按确定的调查路线和样地布点区域,分别开展地面数据采集和访问调查。每组一般不少于4~6 人,且有1 名草业科学专业的技术人员。
(六)开展技术培训
为保证监测工作顺利完成,监测职能部门应对组织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可以集中组织,也可以先培训小组长,再由小组长对组内人员进行培训。
(七)收集有关资料
自然条件概况,包括本县(区、市)草原资源、气候、地貌、土壤等方面的情况;社会经济概况,包括人口、农牧业产值、土地利用情况等;畜牧业生产概况,包括畜群结构、饲养方式、草原建设、饲料来源等;自然与生物灾害发生情况等。
(八)物资准备
每个调查小组需准备以下器材:1 平方米样方框(2 个)、刻度测绳(1 个)、卷尺(1 个)、剪刀(2~3 把)、枝剪(2 把)、便携式天平(1 个)、野外记录本(4 个)、铅笔(4 支)、橡皮(1 块)、卷笔刀(1 个)、GPS(1 台)、数码相机(1 台)、计算器(1个)、样品袋(25 cm×30 cm,若干)、标本夹、标签(若干)、地形图、草原资源图、调查表格、生活用品(常用药品等)、交通工具,有条件的地方可准备卫星影像图。
二、样地设置
样地应选择在相应群落的典型地段。样地内要求生境条件、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等具有相对一致性;样地之间要具有异质性,每个样地能够控制的最大范围内,地貌、植被等条件要具有同质性,即地貌以及植被生长状况应相似。草原植被样地面积应不小于100 hm2,荒漠植被样地面积可适当扩大,在此范围内设置样条和样方。此外还要考虑交通的便利性。
样地的设置原则:
(1)所选样地要具有该类型分布的典型环境和植被特征,植被系统发育完整,具有代表性。
(2)样地选择中,应考虑主要草地类型中优势种、建群种在种类与数量上变化趋势与规律。例如草原沙化、退化监测样地设置应能反映出梯度变化趋势。
(3)山地垂直带上分布的不同草原类型,样地应设置在每一垂直分布带的中部,并且坡度、坡向和坡位应相对一致。
(4)对隐域性草原分布的地段,样地设置应选在地段中环境条件相对均匀一致的地区。草原植被呈斑块状分布时,则应增加样地数量,减小样地面积。
(5)对于利用方式不同及利用强度不一致的草原,应考虑分别设置样地,如放牧场、季节性放牧场、休牧草场、禁牧草场,有不同培育措施的草场,存在不同利用强度的草场等,力求全面反映草原植被在不同利用状况下的差异。
(6)进行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效益监测时,要同时选择工程区内样地和工程区外样地进行监测,其他条件如地貌、土壤和原生植被类型均需尽量保持一致。
(7)当草原的利用方式或培育措施发生变化时,及时选择新的与该样地相对应的对照样地,以监测上述变化造成的影响。
(8)样地一般不设置在过渡带上。
三、样方设置
样方是能够代表样地信息特征的基本采样单元,用于获取样地的基本信息。
(一)设置原则
(1)样方设置在样地内。
(2)在固定监测点围栏内设第一个监测样方,在固定监测点围栏外两侧相隔250 m 各设1 个监测样方,每个监测样地共设置3 个监测样方。样方设置既要考虑代表性,又要有随机性。样方之间的间隔不少于250 m,同一样方不同重复之间的间隔不超过250 m。
(3)如遇河流、建筑物、围栏等障碍,可选择周围邻近地段草原类型相同,利用方式和环境状况基本一致,具有与原定点相同代表性的地点进行采样。
(4)为获得最接近真实的生物量,在被调查的样地内,尽量选择未利用的区域做测产样方。
(5)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监测,要在工程区围栏内、外分别设置样方,进行内、外植被的对比分析。内、外样方所处地貌、土壤和植被类型要一致。不同组的对照样方尽量分布在不同的工程区域。
(二)样方种类
1.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草原样方
样地内只有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植物,按表2 内容进行调查。布设样方的面积一般为1 m2,若样地植被分布呈斑块状或者较为稀疏,应将样方扩大到2~4 m2。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的高度:一般草本为80 cm 以下、半灌木及矮小灌木为50 cm 以下(且不形成大株丛)。
2.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草原样方
样地内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且数量较多或分布较为均匀,则按表3内容进行调查,布设样方的面积为100 m2。高大草本的高度一般为80 cm 以上,灌木高度一般在50 cm 以上。这些植物通常形成大的株丛,有坚硬而家畜不能直接采食的枝条。如果灌木或高大草本在视野范围内呈零星或者稀疏分布,不能构成灌木或高大草本层时,可忽略不计,只调查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
(三)样方形状
样方一般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对于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类植物的平坦草原,样方可为正方形(10 m×10 m)。对于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类植物的山坡地草原,也可为长方形(20 m×5 m),沿坡纵向设置。也可取半径为5.65 m 的圆形样方。
(四)样方数量
一般情况下,1 个样地内,不少于3 个样方。面积大、地形复杂、生态变异大,应多设样方。灌木及高大草本类植物的草原,样地内可只设置1 个100 m2 的样方,不做重复。
四、样地基本特征调查
样地基本特征按表1 内容填写。
(一)样地号
以县(区、市)为单位,按样地选择顺序依次编号,同一个县(区、市)内,样地号不得重复。标准编号示例:宁夏盐池-001,以此类推。
(二)样地所在行政区
标明样地所在县(区、市)、乡(镇)村。
(三)草地类、型
指样地所在区域的草原类、型。按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中确定的类和型的名称分别填写。类指大类,如温性荒漠草原;型指最基本的分类单元,如温性草原化荒漠珍珠—隐子草型,也可直接写成珍珠、隐子草、短花针茅(参与命名的优势种植物至少3 种)。
(四)景观照片编号
在样地调查中,需要同时拍摄样地所在区域最有代表性的景观照片1 张,并应对照片进行对应样地的同名编号。景观照是指最能反映样地周围特征景物的照片。
(五)草原保护建设工程
记载有无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工程类型和建成时间等基本情况。
(六)地貌
地貌通常分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类型,各种地貌类型的判断依据如下。
平原:地势漫平,高差很小的广阔的平坦地面,海拔一般在200 m 以下,相对高差在50 m 左右。
山地:按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和坡度来确定,包括下列情况:海拔>3 000 m,相对高度在>1 000 m 的陡峭山坡;海拔为1 000~3 000 m,相对高度为500~1 000 m 的山坡;海拔为500~1 000 m,相对高度200~500 m 的平缓山坡,与丘陵无明显界线。
丘陵:海拔高度<500 m,相对高度<200 m,坡度较小。
高原:海拔>200 m 的平原地貌。
盆地:指周围被山岭环绕,中间地势低平,似盆状地貌。
(七)坡向
分为阳坡(坡向向南)、半阳坡(坡向向东南)、半阴坡(坡向西北)、阴坡(坡向向北)(仅在地形为山地或丘陵时填写)。
(八)坡位
分坡顶、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坡脚(仅在地形为山地或丘陵时填写)。
(九)土壤质地
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矿物质颗粒组成,矿物质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且在不同土壤中占有不同的比例,这种大小不同的土粒的比例组合叫土壤质地,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砾石质:土壤中砾石含量超过1%的土壤。
沙土:土壤松散,很难保水,无法用手捏成团,用手捏时有很重的沙性感,并发出沙沙声。
壤土:土壤孔隙适当、通透性好、保水性好,湿捏无沙沙声,微有沙性感,用手成团后容易散开。
黏土:土壤颗粒小、通透性差、水分不易渗透、容易积水,用手捏成团后不易散开。
(十)地表特征
地表特征主要包括枯落物、覆沙、土壤侵蚀状况等情况,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枯落物情况:主要指地表有无枯枝落叶覆盖。
覆沙情况:主要指由于风积作用使表层土壤从一地移动到另一地后在地表造成的沙土堆积情况。
盐碱斑:在土壤盐碱化地区,要填写地表有无碱斑和龟裂情况。
裸地面积比例:裸地面积所占比例的估测,主要用于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石漠化状况的判别。
土壤侵蚀情况: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而使表层土壤受到破坏的情况。地表有无土壤侵蚀主要通过调查区域是否有植物根系裸露、表层土壤是否移动或流失、有无岛状沙丘、有无雨水冲刷痕迹等来判断。
侵蚀原因:一般在降雨量较少的西北草原地区,有植物根系裸露或表层土壤有移动痕迹为风蚀;坡度在中坡以上地区或低洼地带,有雨水冲刷痕迹为水蚀;居民点、工矿企业附近,地表裸露面积比例较大且地表多沙砾石,一般为人为活动所致;地表多牲畜粪便和有蹄类动物践踏痕迹,且地表多沙砾石覆盖、裸地比例较大,植物高度、盖度明显下降,一般为超载过牧所致。侵蚀原因以本县(区、市)实际情况判断。
(十一)水分条件
主要填写样地所在地区地表有无季节性水域和当地气象台站记载的年平均降雨量。
(十二)利用方式
草原利用方式的具体信息要通过对当地牧民或专业人员的访问获得,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全年放牧:全年放牧利用。
冷季放牧:北方一般指冬季和春季放牧,南方一般指冬季放牧。
暖季放牧:牧草生长季节放牧。
春秋放牧:春季和秋季放牧。
禁牧:全年不放牧。
打草场:用于刈割的非放牧草地。
(十三)利用状况
指草原上家畜放牧和人类活动情况,利用状况以目视和调查为准。
未利用:指没有被放牧或打草利用的草原。
轻度利用:放牧较轻,对草地没有造成损害,植被生长发育状况良好。
合理利用:草原利用合理,草畜基本平衡,植物生长状况优良。
超载:指草原被过度利用,草原载畜量超过草畜平衡规定,幅度小于30%,草地有退化迹象,群落的高度、盖度下降,多年生牧草比例减少。
严重超载:指草原被重度利用,草原家畜超载幅度大于30%,草原退化现象严重,草群高度、盖度明显下降,优良牧草比例明显减少,一年生或者有害植物增加。
(十四)综合评价
为便于综合评判草原的质量,本手册将草原质量大体分为以下3 个级别。
好: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植物种群组成未发生明显变化,植被盖度较高,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不明显。
中:草原植被盖度和产草量降低,表土裸露,土壤发生盐渍化。适口性好和不耐踩踏的牧草品种减少,适口性差和耐踩踏的牧草品种增加,主要组成种群为矮化杂草以及耐践踏的灌丛。
差:植被盖度和产草量明显降低,表土大面积裸露,土壤盐渍化严重。可食牧草几乎消失,主要组成种群为可食性差的牧草及一年生杂草。
五、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草原样方调查
样地内只有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植物,没有灌木和高大草本植物时,只调查表2 内容。
(一)样方编号
指样方在样地中的顺序号,比如宁夏盐池-001-03,代表宁夏盐池县1 号样地的第三个样方,同一样地内,样方编号不能重复。
(二)样方面积
填写样方的实际面积。
(三)样方定位
GPS 记载样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经纬度统一用度格式,比如某样地GPS 定位为E115.044451°,N 42.279984°,A 990 m。
(四)样方照片编号
在样方调查中,每个样方需要拍摄1 张俯视照,其编号要与样方编号相同。俯视照是指在样方中心上方垂直向地面拍摄的照片,应涵盖样方整个范围。
(五)植被盖度测定
指样方内各种植物投影覆盖地表面积的百分数。植被盖度测量采用目测法或样线针刺法。
目测法:目测并估计样方内所有植物垂直投影的面积。
样线针刺法:选择50 m 或30 m 刻度样线,每隔一定间距用探针垂直向下刺。若有植物,记作1;无,则记作0,然后计算其出现频率,即盖度。
(六)草群平均高度
测量样方内大多数植物枝条或草层叶片集中分布的平均自然高度。
(七)植物种数
样方内所有植物种的数量。
(八)主要植物种名
填写样方内优势种或群落的建群种的规范中文名称、优良牧草种类(饲用评价为优等、良等的植物)。
(九)毒害草种数
样方内对家畜有毒、有害的植物种数量。
(十)主要毒害草名称
样方内对家畜有毒、有害的主要植物的规范中文名称。
(十一)产草量测定
总产草量是指样方内草的地上生物量。通常以植被生长盛期(花期或抽穗期)的产量为准。
剪割:对草本、半灌木及高大草本,样方内植物齐地面剪割。矮小灌木及灌木只剪割当年枝条。
鲜重:将割下的植物按照可食产草量和总产草量分别测定鲜重。可食草产量是总产草量减去毒害草产量。
风干重:风干重是指植物经一定时间的自然风干后,其重量基本稳定时的重量。可将鲜草按可食用和不可食分别装袋,并标明样品的所属样地及样方号、种类组成、样品鲜重,待自然风干后再测其风干重。根据风干重可以推算该草地植物的重量干鲜比。
产草量折算:将样方内鲜草总产量和可食鲜草产量折算为单位面积内的产量,并按照干鲜比,分别折算单位面积的风干重。单位用kg/hm2。(www.xing528.com)
六、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草原样方调查
所调查的样地具有灌木和高大草本植物时,应按附表3 要求进行调查,在样地内布设100 m2 的样方。在该样方内分别测定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灌木及高大草本2 类植物的有关数据。
(一)填写样方编号和样方照片编号
样方照片编号要标明该照片所在样方号。
(二)调查方法
测定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100 m2 的样方内设置3 个1 m2 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样方,测定内容和方法同附表2,草本产量测量一律采用齐地面剪割,测定结果记录于表3,取3 个样方的平均值作为100 m2 内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的测定结果。
测定灌木和高大草本:对80 cm 以上的高大草本和50 cm 以上的灌木产量的测定,采用测量单位面积内各种灌丛植物标准株(丛)产量和面积的方法进行。
1.记录灌丛名称
记录灌丛的名称。
2.株丛数量测量
记载100 m2 样方内灌木和高大草本株丛的数量。先将样方内灌木或高大草本按照冠幅直径的大小划分为大、中、小3 类(当样地中灌丛大小较为均一,冠幅直径相差不足10%~20%时,可以不分类,也可以只分为大、小2 类),并分别记数。
3.丛径测量
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大、中、小标准株各1 丛,测量其丛径(冠幅直径)。
4.灌木及高大草本覆盖面积
灌丛面积按圆面积计算。
某种灌木覆盖面积=该灌木大株丛面积(一株)×大株丛数+中株丛面积(一株)×中株丛数+小株丛面积(一株)×小株丛数
灌木覆盖总面积=各类灌木覆盖面积之和
5.灌木及高大草本产草量计算
分别剪取样方内某一灌木及高大草本大、中、小标准株丛的当年枝条并称重,得到该灌木及高大草本大、中、小株丛标准重量,然后将大、中、小株丛标准重量分别乘以各自的株丛数,再相加,即为该灌木及高大草本的产草量(鲜重)。将一定比例的鲜草装袋,并标明样品的所属样地及样方号、种类组成、样品鲜重、样品占全部鲜重的比例等,待自然风干后再测其风干重。将样方(100 m2)内的所有灌木和高大草本的产草量鲜重和干重汇总得到总灌木或高大草本产草量,并分别折算成单位面积的重量,填入表3。
实际操作时,可视株形的大小只剪一株的1/3 或1/2 称重,然后折算为一株的鲜重。
6.样方(100 m2)内总产草量
样方内总产草量包括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重量,灌木及高大草本重量,折合成每公顷的产草量。
总产草量=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产草量折算×(100-灌木覆盖面积)/100+灌木及高大草本产草量折算合计
七、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效益调查
该项调查的目的是分析、评价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实施后,项目工程区草原植被变化情况,按附表4 内容填写。
(一)摸清情况
对本县(区、市)实施草原保护建设工程项目的情况进行详细摸底,掌握工程实施名称、面积、分布、建设时间、工程措施、投资情况等情况。
(二)样方编号和照片编号
例如,宁夏盐池-退-01-内和宁夏盐池-退-01-外,表示宁夏盐池县退牧还草工程区内、外第一组对照样方。样方编号和照片编号要一致。
(三)地面调查
退牧还草项目做3~5 组工程区内、外对照样方,即每组包括工程区内的样方和工程区外基本等距地点的对照样方,并且每个对照组的工程区外样方应尽可能选在与工程实施前草原植被等状况基本一致的地段。不同组的工程区内、外,对照样方应尽量分布在不同的工程区域内外,应能实事求是地反映项目工程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八、家畜补饲情况调查
在做好地面调查的同时,要通过访问调查等方式获取草食家畜饲料结构状况,以便分析县(区、市)的补饲情况。调查分为2 级:一是以县(区、市)为单位进行调查,调查各县(区、市)总体补饲情况。二是以户为单位进行调查,入户调查补饲情况,所选择的典型户要有代表性,既能代表不同的区域(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又能代表不同的养殖规模(大、中、小户),还能代表不同的养殖方式(放养、舍饲和半舍饲养殖)。县(区、市)级调查结果填入表5,入户调查结果填入表6。同时调查填写上一年度末各县(区、市)和典型户的草食牲畜数据,调查内容见表5、表6。
(一)人工草地调查
对本县(区、市)的人工草地面积和产草量进行调查,产草量应折算为风干产草量。
(二)秸秆补饲调查
调查有关县(区、市)和典型户农作物秸秆用于牲畜饲料的数量。
(三)青贮饲料量
调查用于饲喂牲畜的青贮玉米或其他青贮饲料的数量。
(四)粮食补饲量
调查玉米、豆类等粮食用于补饲的数量。
(五)补饲总天数
指1年内补饲时间折合的总天数。
(六)放牧天数
1年内放牧时间的总天数。补饲总天数加放牧总天数应为365 天。
九、草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草原监测职能部门可根据本地区已有的资料或野外调查人员对调查地区草地生态状况的总体评价,按照表7 的要求,填写本行政区域内的草原生态状况信息。
十、数据报送
各级草原监测职能部门对区域内的地面调查数据和访问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审核和汇总,并按要求将有关数据、资料报告于区草原站。
(一)草原监测数据汇总表
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的要求,对表1~7 进行汇总,按时上报数据汇总表。
(二)草原监测地面数据库及照片
将地面监测数据全部录入草原监测地面数据管理系统,通过系统产生数据库,并按系统要求对样地、样方照片进行整理,按时上报数据库和照片。
(三)文字报告
各草原监测职能部门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区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做科学分析,形成简要文字报告并按时上报。文字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草原资源与生态概况:本区草原生产及与上年的比较(估测)、草原生态状况、载畜量、载畜平衡状况(估测)等。
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样地数、样方数、照片数量和容量、入户调查数、开展培训次数、参加培训人数、参加工作人数、工作起止时间、野外里程数(估测)、投入资金数等信息。
十一、参考标准
(1)天然草原等级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天然草原等级评定技术规范》(NY/T 1579-2007)。
(2)天然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天然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GB 19377-2003)。
(3)天然草原合理载畜量的计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 635-2002)。
(4)《草地分类》(NY/T 2997-2016)。
(5)《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NY/T 2998-2016)。
(6)《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 1233-2006)。
(7)《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 635-2002)。
十二、部分指标测定方法
(一)样方号
指样方在样地中的顺序号。
(二)植物高度
每种植物测量5~10 株个体的平均高度。叶层高度指叶片集中分布的最高点距地面高度;生殖枝高度指从地面至生殖枝顶部的高度。
(三)盖度
指植物垂直投影面积覆盖地表面积的百分数。中小草本及小半灌木植物样方一般用针刺法测定:样方内投针100 次,刺中植物次数除以100 即为盖度。灌木及高大草本样方采用样线法测定:用30 m 或50 m 的刻度样线,每隔30 cm或50 cm 记录垂直地面方向植物出现的次数,次数除以100 即为盖度。应3 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每2 次样线之间的夹角为120°。
(四)鲜重与干重
从地面剪割后称量鲜重,干燥至含水量14%时后再称干重。
(五)频度
指某种植物个体在取样面积中出现的次数百分数。测定方法:随机设置样方10~20 个,植物出现的样方数与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数为频度。
(六)灌木及高大草本为主的草地总盖度计算方法
各种灌木或高大草本合计盖度:∑(单株株丛长×单株株丛宽×π×单株投影盖度/4)/样方面积
各种灌木或高大草本合计盖度:中小草本及小半灌木样方盖度×(1-各种灌木或高大草本合计盖度)
(七)灌木与高大草本为主的草地总鲜重和总干重计算方法
各种灌木或高大草本合计重量/灌木及高大草本样方面积+中小草本及小半灌木样方平均重量×(1-各种灌木或高大草本合计盖度)
十三、调查技巧
(一)野外调查的准备工作
调查前,除了要认真阅读手册中的相关条款,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调查的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
(2)对收集调查对象的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野外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表的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对象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一定要准备充足的记载表。
(二)选择样地的原则
野外调查样地和样方的选择异常重要,要求调查者必须既有对调查对象的经验知识,又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其工作的思维过程可以概括以下几点。
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
要求调查者对所辖的草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重点深入了解地带性的和有重要生产、生态价值的草原类型。
以内蒙古草原为例:一个调查者首先需要了解内蒙古草原有18 大类、22 个亚类、400 多个型,进一步了解草原空间分布、面积、地形地貌、各类型的物候期、建群或优势植物、利用状况等信息。
2.全面着眼,典型着手
全面着眼解决的是调查什么的问题。其具体含义是指野外工作者应该依据野外调查任务的要求,进行反复比较,从中选取适合的调查对象的过程。全面着眼的关键就是要学会比较和取舍。选准了一个好的样地,取样就成功了一半,如果主攻方向都偏了,再好的数据,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所以,野外工作者应该重点解决大处着眼的问题。
所谓典型着手,指的是在选准着眼点之后,遵循草原自然变化的规律,通过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表现方法,揭示草原的真实状况。
(三)样地设置方法
1.样地典型设置方法
即按主观要求选样。比如,同一个类的草地选择好、中、差3 个样地,减少空间变异程度。
2.定距或系统选样
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按照相同的间隔从调查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
采用系统选样法,首先要计算选样间距,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据间距顺序选取样本。选样间距的计算公式如下:
选样间距=总体规模÷样本规模
例如,如果调查草原类型的总面积是1 000 km2,设定的样本量是100 个,那么选样间距为10 km(1 000÷100)。调查人员必须从0 到9 中选取一个随机数作为抽样起点。如果随机选择的数码是0,那么第一个样地号码为100(0+100),其余的100 个样地号码依次是109(99+10),119(109+10)……9 999(9 989+10)依此类推。
但是,使用系统选样方法要求总体必须是随机排列的,否则容易发生较大的偏差,造成非随机的、不具代表性的样地。
3.随机选样
任意的、不规则的选样,如下图所示。
对于在同一个类型选择样地,通常采取随机取样或典型取样的方法。
(四)样方调查方法
1.样方设置
样地内样方的设置要注意3 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此外,样方的6 个特征要接近,即种类成分要接近、结构形态要接近、外貌季相要接近、生态特征要接近、群落环境要接近、外界条件要接近。只有保证做到这样,样方之间才能计算平均值。
2.最小面积样方的确定
样方调查是野外调查最常用的研究手段。要进行样方调查,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样方面积一般应不小于群落的最小面积。所谓最小面积,就是最少有这样大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即在拟调查的群落中选择植物生长比较均匀的地方,用绳子圈定一块小的面积。对于草本群落,最初的面积圈定为10 cm×10 cm。登记这一面积中所有植物的种类。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成倍扩大,每扩大一次,就登记新增加的植物种类。开始,植物种类数随着面积扩大而迅速增加,面积逐步再扩大时植物种类不再增加,这个面积即为最小面积。
有时,所调查的样地均质性差,有各种斑块。这时,样方的最小面积中要包含各种斑块,而且按各斑块的权重大小设置最小样方。
群落类型与最小面积:一般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的结构越复杂,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就越多,相应的最小面积就越大。如在戈壁草原,最小面积只要1 m2左右,包含的主要高等植物可能在10 种以内。
(五)采集方法
1.样方法取样
样方的大小、形状和数目,主要取决于所调查草原群落的性质。一般地,群落越复杂,样方面积越大,形状也多以方形为多,取样的数目一般也不少于3个。取样数目越多,取样误差越小。
野外做样方调查时,如果样方面积较大,多用样绳围起样方;如果样方面积较小,可用多个1 m 的硬木条折叠尺,经固定摆放围起即可。
2.样线法取样
用一条绳索系于所要调查的群落中,调查在绳索一边或两边的植物种类和个体数。样线法获得的数据在计算群落数量特征时,有其特有的计算方法。它往往根据被样线所截的植物个体数目、面积等进行估算。例如,植被盖度测定。
(六)盖度(总盖度、层盖度、种盖度)的测量
群落总盖度是指一定样地面积内原有生活着的植物覆盖地面的百分率。包括灌木层、草本层的各层植物。所以相互层之重叠的现象是普遍的,总盖度不管重叠部分。如果全部覆盖地面,其总盖度为100%。
种盖度指各层中每个植物种所有个体的盖度,一般也可目测估计。盖度很小的种,可略而不计,或记小于1%。
由于植物的重叠现象,故个体盖度之和不小于种盖度,种盖度之和不小于层盖度,各层盖度之和不小于总盖度。
表2 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草原样方调查表
注:样方编号示例:宁夏盐池-001-03,代表宁夏盐池县1 号样地的第三个样方。照片编号和样方编号要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